张奶奶耳朵可灵了
在五道岭锻炼了一下午,天快黑的时候,刘根来回了家,刚进门,就看到刘栓柱正坐在门槛上陪着李太平聊天。</p>
“这两天有事儿耽搁了,今儿个才倒出空,把自行车证和证明信给你送过来,你小子没等急吧?”李太平冲刘根来笑道。</p>
“你不说,我都把这事儿忘了。”刘根来笑吟吟的递过去一根烟,顺手又给了刘栓柱一根。</p>
划根火柴,给他俩点上,火柴还剩大半根,刘根来就丢进了灶膛,又划了一根给自己点。</p>
“你怎么又划了一根,还能点呢!”刘栓柱埋怨道。</p>
“这你就不懂了。”刘根来解释道:“一根火柴只能点两根烟,点第三根不吉利。”</p>
“咋不吉利了?”刘栓柱问道。</p>
“这里有个故事,我忘了是一战,还是二战的时候,有个士兵在战壕里点烟,也是用火柴,给前两个点的时候啥事儿没有,第三根烟刚点上,那家伙就被一枪爆头,从那儿以后,就没有用一根火柴点第三根烟的。”刘根来解释道。</p>
“也就是碰巧了,哪有什么吉利不吉利的?”刘栓柱不以为意。</p>
“柱子哥,你还别说,我也知道这事儿,在外面,都没有用一根火柴点三根烟的。”李太平接口道。</p>
“我看他们是怕烧着手吧!”刘栓柱不以为意的笑了笑。</p>
“管它是啥,再说,你儿子都抽中华烟了,还在乎一根火柴?”李太平也是一笑,又冲刘根来说道:“听说你给吴解放找了个工作?”</p>
“传的挺快啊,连你都知道了,”刘根来轻描淡写道:“一个临时工而已,没啥大不了的。”</p>
“你为啥给他找,不给别人?”李太平又问。</p>
“这小子有良心,我生病的时候,来看我好几趟。”刘根来解释道。</p>
“谁对你好,你就对谁好,是这样吧?”</p>
“那当然,我又不是贱骨头。”</p>
李太平笑了笑,“怪不得你会给你张奶奶送那么多煤。”</p>
“根来还给张婶送煤了?”刘栓柱有些吃惊,“我还打算过会儿给她送点过去呢。”</p>
“这小子不声不响的就把煤堆院里了,我这个当儿子都没办到的事儿,他给办到了。”李太平笑道。</p>
这年头煤炭能出口创汇,城里还有供应,农村可不是人人都能烧的,就连李太平这个公社派出所所长也弄不到煤。</p>
“他张奶奶没少照顾他,他弄点煤给他张奶奶还不是应该的?”一旁的做饭的李兰香插了句嘴,脸上都是笑。</p>
“遇到你们这样的邻居也是我妈的福气。”李太平感叹道:“我一回来,我妈就夸根来懂事,她都没这么夸过她亲孙子。”</p>
“李叔,你再这么夸我,我就不好意思了。”刘根来老脸一红。</p>
“哈哈哈……”</p>
刘栓柱和李兰香都是一阵大笑。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