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章 人工子宫的尝试(1 / 2)

第22章 人工子宫的尝试

双大附一产科重症监护室里却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。

产科主任王琳,紧紧地握住了岳阳的手,哽咽道,“岳阳,没有想到丁荷那样子对你,你还能够伸出援手,来帮忙会诊。真的,谢谢您了。”

“嫂子,您说笑了。丁荷是丁荷,您是您,不能混为一谈啊。”

“岳阳,您真是太好了……”王琳的声音有点哽咽了。

……

岳阳身着整洁的白大褂,步履匆忙地走进病房,眼神中满是凝重,径直望向病床上的林晓。

在阳光洒满大地、世间万物都洋溢着生机与希望的日子里,林晓,这位年仅 26 岁的年轻准妈妈,本应如同春日里一朵娇艳欲滴的花朵,满心欢喜地沉浸在即将迎接新生命降临的幸福之中。

然而,命运却在不经意间露出了它残酷的獠牙。那是一个看似平常的午后,林晓像往常一样出门去参加一场孕妇讲座,希望能多学习一些科学的育儿知识。当她小心翼翼地穿过马路时,一辆失控的货车如同一头发疯的野兽,直直地朝着她冲了过来。刺耳的刹车声、人们的惊呼声瞬间充斥在空气中。林晓只觉得一阵强烈的撞击袭来,巨大的冲击力让她整个人飞了出去,头部重重地撞在了路边的电线杆上。鲜血,瞬间染红了她洁白的孕妇裙。

当林晓被紧急送往医院时,她早已陷入了深度昏迷。

“在出事之前,她常常轻轻抚摸着自己微微隆起的腹部,眼神里满是温柔与期待,脑海中无数次勾勒着宝宝可爱的模样,想象着一家三口温馨甜蜜的生活场景。她会在闲暇时精心挑选着婴儿用品......”

林晓的丈夫拿出来很多柔软的小衣服、可爱的小玩具,每一样都承载着林晓对未来的美好憧憬。所有的东西,都凝聚成为一句话,“医生,救救她,救救孩子。”

“岳阳,我知道你在植物人唤醒这一块,是非常专业的。这个病人,麻烦你想想办法啊。”

在那间弥漫着消毒水刺鼻气味的洁白病房里,气氛压抑得让人几乎喘不过气来。岳阳身着白大褂,眉头紧紧皱成了一个“川”字,眼神中满是凝重与焦急。他俯下身,凑近病床上的女子,双手熟练而又轻柔地对她进行着紧张而又细致的检查。每一个动作都小心翼翼,仿佛稍一用力就会碰碎这脆弱的希望。他时而仔细观察女子的瞳孔反应,时而轻轻按压她的穴位,时而又侧耳倾听仪器传来的各种数据波动。

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,每一秒都变得无比漫长。岳阳的额头渐渐沁出了细密的汗珠,顺着脸颊缓缓滑落。终于,他缓缓直起身子,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无奈与痛心,嘴唇微微颤抖着,艰难地说出了那个令人绝望的结论:“她已经错过了唤醒的最佳时机了。”声音低沉而又沉重,仿佛是从心底挤出的最后一丝挣扎。

林晓静静地躺在病床上,脸色苍白如纸,没有一丝血色,长长的睫毛紧闭着,仿佛陷入了一场无尽的沉睡。她的身体被各种仪器的管线缠绕着,那些冰冷的金属和塑料,在洁白的床单上显得格外刺眼。

病房里,各种仪器发出的滴答声此起彼伏,就像是一个个无情的时钟,在不停地宣告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。而林晓那微弱的呼吸声,时有时无,仿佛随时都会被这嘈杂的滴答声所淹没。这两种声音交织在一起,形成了一种奇特而又压抑的旋律,仿佛是命运无情的叹息,在空旷的病房里回荡着,刺痛着每一个人的心。

岳阳望着病床上的林晓,心中五味杂陈。他想起了曾经那个活泼开朗、充满活力的女孩,总是带着灿烂的笑容,仿佛能照亮周围的一切。而如今,她却静静地躺在这儿,生死未卜。他的拳头不自觉地握紧,指甲深深地陷入了掌心,却感觉不到一丝疼痛。他多么希望自己能有回天之力,能让林晓重新睁开那双明亮的眼睛,再次绽放出那迷人的笑容。

然而,现实却残酷得让人无法接受。错过了唤醒的最佳时机,就意味着林晓成为植物人的可能性大大增加。岳阳知道,接下来的日子将会是一场漫长而又艰难的战斗,不仅是与病魔的较量,更是与命运的抗争。但他不会放弃,他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,哪怕只有一丝希望,他也要为林晓争取。

在这寂静的病房里,滴答声和微弱的呼吸声仍在继续交织着,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生命、希望与坚持的故事。而岳阳,将在这场故事中,扮演那个永不言败的勇士,守护着林晓,等待着奇迹的降临。

而此刻,医院那间弥漫着刺鼻消毒水味道的病房里,气氛压抑得仿佛能拧出水来。林晓静静地躺在病床上,她的身体虚弱而苍白,唯有微微隆起的腹部,像是黑暗中仍存的一丝希望之光。在她那被柔软肌肤包裹着的微微隆起的腹部里,那个已经 24 周大的胎儿,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。

这个小小的生命,就像一棵刚刚在肥沃土壤里扎根不久的幼苗,正努力地汲取着来自母体的养分,努力地成长着。每一个细胞都在活跃地分裂,每一条神经都在悄然地延伸,小手、小脚也在逐渐变得更加有力。小家伙似乎还不知道外面世界发生的巨大变故,外面,林晓的亲人们正满脸焦虑地在病房外徘徊,他们的眼神里满是担忧与无助;医生们也在频繁地进出病房,眉头紧锁地讨论着林晓和胎儿的情况。可这个小家伙依旧在母亲温暖的子宫里轻轻地蠕动着。

它时而调皮地踢踢母亲的肚皮,仿佛在欢快地舞蹈;时而又安静地蜷缩起来,像是在积蓄着下一次活动的力量。那轻柔的蠕动,就像微风拂过湖面,泛起一圈圈温柔的涟漪。每一次的蠕动,对于林晓来说,都是一种难以言喻的触动,那是生命与生命之间最直接的交流。

然而,小生命的未来,却在这弥漫着消毒水味道的沉重病房中悬于一线。林晓的病情十分严重,医生们的每一次摇头和叹息,都像是沉重的石头,压在亲人们的心上。医疗设备发出的滴答声,仿佛是命运的倒计时,每一声都在提醒着大家,这个小生命随时可能面临着夭折的危险。是能顺利地来到这个世界,感受阳光的温暖和亲人的关爱,还是会在这冰冷的病房里,还未睁眼就永远地沉睡过去,一切都还是未知数。

林晓的家人围在病床边,看着昏迷不醒的她,再看看她隆起的肚子,眼中满是焦急与无助。医生们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,既要尽力维持林晓的生命体征,又要确保胎儿能够健康发育。每一次的检查结果,都像是一把重锤,重重地敲击在众人的心上。病房外,阴沉的天空中飘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,仿佛也在为这对可怜的母子默默哭泣。

岳阳站在床边,目光在监护仪的各项数据上游移,眉头拧成了个死结。

一旁的护士轻声汇报:“岳医生,患者的情况依旧不容乐观,颅内压还是居高不下。”

岳阳微微颔首,视线缓缓落在林晓的腹部,心中像压了块巨石。他清楚,摆在面前的是一道棘手的伦理难题:是尊重家属继续妊娠的强烈意愿,全力维系林晓的生命,静待胎儿足月;还是从专业医学角度出发,考量林晓脆弱的身体状况,终止妊娠,保障母亲的生命安全?这两个选项,无论选哪一个,都意味着巨大的牺牲,沉甸甸的责任,让岳阳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。

医院迅速召集医学伦理委员会成员,召开紧急会议。会议室里,灯光惨白,气氛压抑得近乎窒息。委员会主任清了清嗓子,打破沉默:“想必大家都清楚林晓的状况,现在我们面临一个两难抉择。继续妊娠,林晓的身体可能不堪重负,随时有生命危险;若终止妊娠,不仅违背家属意愿,且胎儿已有存活的可能。大家畅所欲言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