序品第一
其名曰:文殊师利菩萨、观世音菩萨、得大势菩萨、常精进菩萨、不休息菩萨、宝掌菩萨、药王菩萨、勇施菩萨、宝月菩萨、月光菩萨、满月菩萨、大力菩萨、无量力菩萨、越三界菩萨、跋陀婆罗菩萨、弥勒菩萨、宝积菩萨、导师菩萨,如是等菩萨摩诃萨,八万人俱。
这是在八万菩萨摩诃萨中,提起一些老前辈来作代表。
文殊师利菩萨
译作「妙吉祥」,也有叫「妙首」。在四大菩萨中叫「大智文殊」,那么跟舍利弗的那个智慧第一是有所区别的。舍利弗当时在修小乘法中,他的智慧比较圆满;文殊菩萨的智慧,特指修证教化「一心三藏」这个大智慧,自度度他。文殊菩萨是三世佛倒驾慈航现菩萨相,帮助在世佛教化众生——他过去佛名叫「龙种上尊王佛」,现在佛名叫作「欢喜藏摩尼宝积佛」,未来佛名叫「普现佛」。古佛倒驾慈航示现菩萨相护法,给我们什么启发啊?真修行人没有名利,唯有服从真理。
观世音菩萨
他是老古佛正法明如来倒驾慈航。
得大势菩萨
就是西方三圣里的大势至菩萨。
现在有些人在宣扬《楞严经·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》,你要慎重啊!前面不加《楞严经》这三个字,你光介绍「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」,完全可以;可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是被《楞严经》后文否定的法门,你怎么前面加个《楞严经》?请看《楞严经》第六卷文殊菩萨的评判。这个问题很重要,但是我再讲清楚,明白了「如是我闻」,「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」法门就是第一,就是《法华经》,包括泥巴瓦块法门都是《楞严经》。问题是「如是我闻」你懂不懂?这就是《楞严经》讲「一真一切真」,否则「一假一切假」,乃至《法华经》《楞严经》都是假的。你没有讲出「如来藏」的道理,但最起码在名相上你不要搞假,防止误导众生。
常精进菩萨 不休息菩萨
「常精进」就是「不休息」,「不休息」就是「常精进」。诸佛菩萨名号都是为了对治众生种种习气。按照佛法真实义来观照,这里的「常」一定是指时时事事处处,念念在道。当你明白了一切万法都是我,都是一个人一个念之所变现而已,你怎么样修都是「常精进」。即使你这个假人不精进,有你的真人在替你精进。
在法华道场,曾经从四种角度提出精进之说,这里是供参考:第一种精进叫「择法精进」。「法」就是佛的经典,佛所讲的法门。我们所择之法,就是选择《法华经》《楞严经》「如来藏心地法门」,这个大法被诸佛菩萨说为:一精进一切精进,一修一切修,一行一切行,一证一切证。它是全性起修的法门,大家可以看在《法华经·见宝塔品第十一》后面的偈颂,以及〈方便品第二〉〈譬喻品第三〉等等……找到依据。受持《法华经》一句,生一念欢喜心,蒙佛授记。你听闻正法,当下就证果,乃至到等觉位。所以择法,也叫「择法眼」,是选择法门的慧眼。自古以来「成佛的法华,开悟的楞严」,这两部经互为表里,它是一脉相承。
第二个精进叫「择土精进」。「土」就是我们生生世世修行的国土。佛在《无量寿经》讲,在娑婆世界修行一天,相当于在极乐世界修行一百年的功德。有些人对此产生疑惑了,为什么?因为极乐世界太好,所以修行比较懈怠,不容易奋发图强;而我们娑婆世界由于有苦有乐、有明有暗——当然这是对明心见性的菩萨而言,他通过对比能够快速成就自己。
那佛在另一部经又讲,极乐世界一天相当于娑婆世界一个大劫。一个大劫少说五十二亿年,多说百亿千亿万万亿年,说不准。我们暂且以最小五十二亿年而论,那再加上佛在《无量寿经》讲在这里一天等于在那里一百年,合计一下,在娑婆世界修行一分钟——注意,是真修一分钟,相当于在极乐世界的比量功德1333亿年。所以我劝导大家,你想赶快成佛吗?可不要留在极乐世界养老,往生净土以后跟阿弥陀佛打一个招呼,赶快回到娑婆世界来教化众生。
第三个精进叫「劝进精进」。佛讲了,你劝一个人修行,胜过自己精进。凡夫以二十四小时不吃、不睡、不喝、念佛,叫「精进」。那你劝一个人来呢?等于你一天修行是二十四个小时变成四十八个小时,为什么?你劝一个人,他将来还会劝其他人,那么其他人还可以劝其他其他人……每一个功德是不是都有你的份啊?
师父常讲,我们要用心在亲朋好友同修里物色,哪些人能够劝他来听经。他哪怕来听一课种下善根,快则当下成佛,慢则将来弥勒佛下世时,他也能得度。这是龙华三会的宗旨,凡是在释迦牟尼佛佛法中,在三宝门中结过法缘有一念善根,彼时皆可得度。
第四个精进叫「发心精进」。两种角度观照:一种「发心」呢,我发心要劝大家行善积德,劝大家来听经闻法,这种发心也有功德,你一念善心,十方三世永远都记录在案;第二种观照,那就是明心见性,成就了我的菩提心,这种精进不可思议。
宝掌菩萨
「掌」是表力量,来教化众生,成就众生,否则不能称为「宝」。你如果只是为了自己名闻利养,那叫邪恶。修行人发了菩提心,连生命都愿意供养众生。
药王菩萨
「药王」之所以称为「王」,不能单纯理解为他是最好的名医。这个「药王」不仅治众生的身病,而且治众生的心病。这位菩萨在因地修行发了两个大愿:第一个,在没有佛法的时代,他一定以良医来帮助众生治疗身苦。在有佛法的时代,他一定帮助众生治疗心病。首先证明《法华经》能教人当下成就,所以称为「药王」。
勇施菩萨
有些人解释「勇施」,哦!这个人可舍得花钱了,成百成千成万一出手,那叫花钱,我跟大家讲,这不是「勇施菩萨」。勇不在于钱多钱少,而在于你的心,哪怕你用一分钱来供养三宝,你都可能是「勇施菩萨」。如何布施供养啊?在布施时,你没有想这是我在供养;没有想我供养了多少钱;也没有想我供养给谁。一切都是自性流露,随意而为,这叫「勇施菩萨」,这种勇施福慧双修。而着相布施也能得到很大人天福报,舍一而得万,但是不能开智慧。
所以我们在供养三宝,帮助别人的同时,要观照心,不着相。在佛法里叫「三轮体空」——没有所施之人、没有受施之人、也没有布施的财物,达到这种心戒,叫「三轮体空」。若不明白「如来藏」,他没有办法做到。一切万法都是一个人一个念,谁不是谁啊?所布施的东西是不是也是自己啊!没有哪一样不是自己啊!
宝月菩萨 月光菩萨 满月菩萨
我们都解释为「月光菩萨」。「月光」:一表自在,二表清凉;但是最根本的表法,叫「月光三昧」——这个法在《妙音菩萨本事品》我们再解释。
大力菩萨
「大」是指从本体而言,特指明心见性的人是「大力菩萨」。「大」就是我们的「法体」啊!也有些法师用十波罗蜜来解释。所谓「十波罗蜜」就是「六度」:六度前五度——「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」,加第六度「般若」。细说为五度——一个叫「慧度」,指大智慧;第二个是「方便度」,逗机观教,对症下药,带有世间法的那种味道;第三叫作「力度」,表精进之义;第四叫「愿度」,你不开口不动手,你有这个心,你就有力量;最后一个叫「智度」,也就是世智辩聪,会搞发明创造,会搞经商、务农等等……都是智慧。总之,就是把大法、小法、方便法统统能够圆融、圆通起来。根据不同根机的众生,在不同的时间空间来逗机观教,叫「大力菩萨」。
无量力菩萨
我们可以解释为「大力菩萨」。
越三界菩萨
「越」带有超越之义,超越是当下。超越三界而不离开三界,指菩萨愿身再来,叫「越三界」;示现六道凡夫之相,而行佛、菩萨之道,叫「越三界菩萨」。
跋陀婆罗菩萨
译作「贤守、贤护」。按照「四正勤法」而言:「已生善令长,未生善令生。已生恶令断,未生恶令不生」。人有一滴之善,善加护持也能得救。
这个菩萨在因地修行曾经我执很重,贡高我慢,讲口头禅。《法华经·常不轻菩萨本事品》讲到,常不轻菩萨针对「跋陀婆罗」这一群贡高我慢之人,专门行礼拜——你贡高我慢,我来修忍辱对治。「你们是佛,你们一定会作佛。」
弥勒菩萨
「弥勒」是姓,译作「慈氏」;名「阿逸多」,译作「无能胜」。「无能胜」是来源于慈悲,慈悲之人无敌于天下。弥勒菩萨姓氏的由来,有几个方面的缘起:
第一,弥勒菩萨曾经在因地于一位阿逸多佛法中出家修行,而这个阿逸多佛弘法的特点就是以「慈悲」为特长。弥勒菩萨感到很受用,与自己的性格很投机。所以当下发心,我生生世世都要名「阿逸多」,以此加持自己慈悲心。
第二,在往昔弗沙佛时,弥勒菩萨与本师释迦发菩提心,常修慈悲法门。对一切天人鬼畜,就是发慈悲心,生欢喜心。可是有些同修,他怎么样都欢喜不起来,你何苦来哉?你今生难得遇到正法,天大的福报啊!你只管欢喜,你的身心状态会大改变,人际关系大改变,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法门。欢喜、欢喜……把许多病都欢喜得无影无踪。要明白啊!我们这个肉团身,每隔七年它所有的机体细胞要来一次彻底的大清理,大更换;每隔七个月、七天、七个时辰,它都要进行一次小更换、小小更换。所以当我们在生欢喜心的时候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,身体内所有的机体细胞都在调理新陈代谢。弥勒佛也叫欢喜佛,也叫笑佛。
第三,弥勒菩萨无量劫位居国王、转轮圣王,实行仁政。
在汉地的寺院,门口第一眼看到是谁啊?弥勒菩萨。他就是现欢喜相来教化众生。那烦恼习气重的同修,不妨经常在弥勒佛前面去看,你看他,他看你,你笑他,他笑你,哈哈哈哈哈……把毛病习气都哈掉了。人与人之间无缘不聚,人与天地万法也是一样,有什么过不去呢?
宝积菩萨
「宝」,无非是法宝、财宝;「积」表示成就。像这样的菩萨来讲,已经有了很大的智慧和福报。
导师菩萨
「导师」,能引导众生入于「中道第一义」,方为「导师」。《楞严经》讲:末法时代,邪师说法如恒河沙。唯有讲「真实」,讲「中道第一义」方为「正法」。
你看《妙法莲华经·见宝塔品第十一》所讲,一位太虚空级法师能讲无量的经典教化无量的众生证阿罗汉果,不足为奇;有能读一句《法华经》、写一句《法华经》、问一句《法华经》者才是殊胜稀有,他的功德比前者超出无量倍。这个法不可思议。我们简直都不敢承担啊!我经常遇到一些同修说:「师父,你讲见道当下成佛……」我马上纠正:「你不要抬举我啊!这是我讲吗?这是佛讲啊!佛有金口玉言啊!」当然也是我讲——佛是「本」,我是「迹」。
如是等:这个「如是等」在《法华经》《楞严经》中屡见不鲜。所以在经典里反复出现的名相概念,意义非凡,我们要当心。「如是等」如果依文解字,这些人等等而已。其实,这是佛在关键的时候画龙点睛,再次提醒众生要认清我们的本来面目,也就是前面的「如是我闻」。
菩萨摩诃萨八万人俱:介绍了这么多菩萨,介绍来介绍去,叫「开权显实」。「开权」就是讲这么多情况;「显实」就是个「如是等」,都是一个念所变现而已。
尔时,释提桓因与其眷属二万天子俱。复有名月天子、普香天子、宝光天子、四大天王,与其眷属万天子俱。自在天子、大自在天子,与其眷属三万天子俱。娑婆世界主梵天王、尸弃大梵、光明大梵等,与其眷属,万二千天子俱。
前面首先介绍了佛当世所剃度的弟子;次而介绍了佛在过去世中所成就的菩萨大士,下面开始介绍佛的外护,通常说为「天龙八部」。首先介绍「天」。
释提桓因
是第二层天忉利天之天主,在《菩萨璎珞经》里于释迦牟尼佛前得以授记成佛,佛号叫「无着尊如来」。
他当这个天王,是缘起于这位菩萨在因地修行时曾经是一位讨饭的女人,她与其他三十二名讨饭女共同努力,将乞讨而来的经济,修复了一座古老的佛寺庙,并以此功德、福报而升天。在第二层天周边东南西北三十二个小天,他本人居中叫「中天」。所以一共是三十三个天,各自为王,但是中天统领三十二天。
有些同修疑惑,到底是二十八层天还是三十三层天啊?我告诉大家,也是二十八天,也是三十三天。这三十三天是二十八层天中的第二层天所分成的三十三个小天。第二层天居于须弥山山顶,须弥山居于太阳系中心,在半山腰,是四大天王之国土;山脚分布东、南、西、北四大部洲,地球处于南瞻部洲。忉利天也称「地居天」。从第三层天往上叫「虚空天」,已经脱离须弥山。地球直属于第二层天总管,所以释提桓因就是我们的老总,是道家讲的「玉皇大帝」。
与其眷属万天子俱:「与其眷属」:包含下面的各个天子、四大天王,乃至地球人,统统都是他的。佛法里讲「眷属」是上下级关系、老师与学生的关系,称为「眷属」。「二万天子俱」:包含了释提桓因的子女,以及也包含有他的部属臣下。
明月天子 普香天子 宝光天子
这三位天子可以笼统说为「日月星」三光天子。「明月天子」也叫「月光天子」,或者叫「月亮神」;「普香天子」说为「明星天子」;「宝光天子」可以说为「日光天子」或者「太阳神」。
四大天王
他们是玉皇大帝的外臣辅佐玉帝管理人间;上面的天子为内臣,辅佐玉帝管理天庭之事务。一般人间大事,比如国王、总统的任命、战争的爆发和结束、瘟疫的流行等等事情,都要经过四大天王调查、核实、研究、决定,上报玉皇大帝批准。我们在冥冥之中都有诸佛菩萨、护法神明在暗中操持调理。
在四大天王中,东方「持国天王」护持东胜神洲,他手持琵琶是表安邦定国——表法持中道:太严,会失去民心;太松弛,没有规矩,会造成国家的动乱。修行人也是一样,不吃不睡勇猛精进,容易走火入魔;但是懈怠也不能成就。而通过听经闻法,吃下「如来藏」这颗定心丸,方可高枕无忧。南方「增长天王」护持南瞻部洲,手提宝剑——表法要斩断烦恼,对自己不留情面。西方「广目天王」护持西牛贺洲,手持赤龙,小龙就是变色龙,颜色可以多变——表以「一心三藏」之不变应万变,谁都逃不出「如来藏」手掌心。北方「多闻天王」,护持北俱卢洲,手持宝伞——表修忍辱、持戒,用戒律护持自己。
与其眷属万天子俱:天王也好,帝释也好,其实都是菩萨愿身再来。
自在天子、大自在天子与其眷属三万天子俱:前面的「自在天子」是指第六层天欲界天的最高天王;后面的「大自在天」,是指第二十四层天是有色界天的最高顶。实际上来讲,这个二十八层天的天主都会来参与法华这个大法会。这里不需要一一列明,是代表性地表述而已。
娑婆世界主
「娑婆世界」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国土。释迦牟尼佛是娑婆世界的教主,管佛法教育;那么梵天王,他是娑婆世界的行政管理。
「娑婆」,译作「堪忍」。具有双重含义:一者具有讽刺、挖苦之义,激将法——在十方佛土中娑婆世界最苦,此地众生麻木不仁,不懂得解脱,他就能忍受种种之苦;二者赞叹之义——国家往往把要提拔的干部,送到西藏高原去锻炼,环境越艰苦,越是能成就人才。对于真修行想赶快成佛的人而言,娑婆世界是一块风水宝地。你看十方菩萨都到娑婆世界来下海,在本土修行一天,胜过在极乐世界修行一百年。我们是不是应该倍加珍惜这个娑婆世界啊?我们都是娑婆世界主。为什么?乐也是乐,苦还是乐,是不是叫「堪忍」呐?这种忍就叫「无生法忍」,叫「空忍」。我们感到快乐。我们这种快乐是智慧的快乐,而不是那种迷惑颠倒的快乐。那种快乐,吃肉喝酒不叫快乐,我们是越苦越快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