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2章 见宝塔品第十一(1 / 2)

见宝塔品第十一

尔时,多宝佛于宝塔中,分半座与释迦牟尼佛,而作是言:释迦牟尼佛,可就此座。即时释迦牟尼佛入其塔中,坐其半座,结跏趺坐。

尔时,大众见二如来在七宝塔中,师子座上结跏趺坐,各作是念:佛坐高远,惟愿如来以神通力,令我等辈俱处虚空。

这段经文也非常有意思。老古佛跟现在佛同坐一处,表「本迹不二」。法身舍利和肉身佛、化身佛在一起,表「三身一体」。法身佛、化身佛通过报身佛——那个多宝如来讲话、释迦牟尼佛盘腿,是不是表智慧妙用?这是不是「三身一体」呀?是表这个法。所以「尔时大众见二如来」,你可不要只认为眼睛见。「见」,是「心见」。哪二如来啊?我现在肉团身在这里坐的是半座,我里面那个人就是多宝如来,我们各坐半座,就禅宗常讲的「二人同饮一杯水」呀!这一杯水两个人能不能饮啊?就与这个二如来同坐一个座,是一个道理。

即时,释迦牟尼佛以神通力,接诸大众皆在虚空,以大音声普告四众:谁能于此娑婆国土,广说妙法华经,今正是时。如来不久当入涅盘,佛欲以此妙法华经付嘱有在。

这个气氛不可思议啊!无量分身诸佛,无量护法菩萨,无量天龙八部鬼神等众,佛在这里郑重宣布:「谁能于我灭度以后在娑婆世界弘扬《妙法莲华经》,当着诸位老佛爷的面,你给我站出来讲一句!」气派不气派啊?我现在是不是也代释迦牟尼佛在这里招兵买马啊?所以师父走到哪里都鼓励大家,发心登台弘法,弘扬《妙法莲华经》!这是佛给我们的任务!这可是真的!所以佛念念不忘,就是要以《妙法莲华经》传于后人。「人之将死,其言也哀」,要把《妙法莲华经》「付嘱有在」。谁愿意都行,只要有人承担起来就行!我没有选择的,只要你们愿意。

所以我再次劝导大家,每一个人不论男女老少,不论你有文化没有文化,我们都要发这个心,不管你有文化、没有文化,都能讲经说法。因为我们的根本的教学次第,要真正把「如来藏」的道理搞懂。搞懂了,你怎么讲都对,你讲得吞吞吐吐、拖泥带水都没有关系。佛讲的,「依义不依语」。

尔时,世尊欲重宣此义,而说偈言:

圣主世尊,虽久灭度,在宝塔中,尚为法来。诸人云何,

不勤为法。此佛灭度,无央数劫,处处听法,以难遇故。

彼佛本愿,我灭度后,在在所往,常为听法。

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,而说偈言:这篇偈颂太重要、太重要、太太太重要!它的核心的意思是:你读一句《法华经》,写一句《法华经》,讲一句《法华经》,哪怕问一句《法华经》,你的功德比虚空级的大法师——不是世界级、不是地球级、也不是国家级,是虚空级的大法师——面对整个太阳系、银河系无量的众生,讲无量的经典,把这无量的众生培养成无量的阿罗汉和辟支佛,而你的功德还要大无量倍!想一想,我们是怎样看待「法师」?古今中外有没有这样的法师啊?就算有,他都不如你受持一句《法华经》,写一句《法华经》,抄一句《法华经》,问一句《法华经》。能不能体会这种法?这个法可重要!然后我们知道谁是师父啊?《法华经》就是师父!佛讲「依法为师」。

这段偈颂呢,希望大家把眼睛瞪得大大的、把耳朵拉得长长的、把心放得宽宽的,仔细体会这其中的法味。到目前为止啊,还有些信众听到师父传法以后仍然怀有偏见和误解,总是认为师父在赞自毁他。所以检查一下,师父进入道场以来讲的每一句话有没有离开《法华经》半步?凭心而论,《法华经》是部什么样的经?受持《法华经》的人是什么样的人?是佛说、还是魔说、还是印广说?要明白。而且不能因为它是佛说的就相信,佛为什么说、你为什么要信佛说?所以师父讲经的特点,帮助大家体会佛说,功夫就在这里。

多宝如来「尚为法来」,特为《法华经》而来。多宝佛在这里是代表法身如来。他公开宣布:他的宝塔只为听《法华经》。后面还讲了分身佛,无量的分身佛都要来听《法华经》。下面问得好啊!

诸人云何,不勤为法:那么佛以下,从菩萨到罗汉到凡夫怎么可以「不勤为法」?是为什么法呀?仍然是《法华经》。其他人有什么道理不来学《法华经》?

此佛灭度,无央数劫,处处听法,以难遇故:怎么「难遇」呀?无量国土之无量众生于无量劫想听《法华经》之名而不可得,我们要珍惜这个大福报。珍惜再珍惜!其它经都好遇,唯有《法华经》最难遇。纵有人讲,讲的对不对还要打问号。

彼佛本愿:既可以说是多宝如来的本愿,也可以说是一切诸佛的本愿。因为后面分身佛是不是来了?过去佛、现在佛、未来佛都来了。未来佛,我们是不是都是未来佛啊?所以这个「本愿」,带有根本之愿。就是一部《法华经》,万法归宗。好好看啊!

又我分身,无量诸佛,如恒沙等,来欲听法。

又见灭度,多宝如来,各舍妙土,及弟子众。

天人龙神,诸供养事,令法久住,故来至此。

为坐诸佛,以神通力,移无量众,令国清净。

诸佛各各,诣宝树下,如清净池,莲华庄严。

其宝树下,诸师子座,佛坐其上,光明严饰。

如夜闇中,燃大炬火,身出妙香,遍十方国。

众生蒙熏,喜不自胜,譬如大风,吹小树枝。

以是方便,令法久住。

又我分身,无量诸佛:每一方都是「五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数」,过去佛、现在佛、未来佛是不是全部具足了?没有一佛不听《法华经》。

各舍妙土,及弟子众。天人龙神,诸供养事,令法久住,故来至此:这六句话作何感慨呀?无量的分身佛在各个佛土是不是都是教主啊?把天大的事情都放下来了。你说我们要忙,谁又比佛还忙?因为听《法华经》最重要。也就是说只要有法华大会,是不是我们也应该放下这个「妙家」,你要抓住当下。人命无常,就在一念呼吸之间。

令法久住,故来至此:来的目的,是引导大家:「我们诸佛都来了,看《法华经》多重要!要让《法华经》「久住」!」可是在佛灭度以后,《法华经》并没有能「久住」。如果从佛灭度以后代代都有人弘扬《法华经》,佛法绝对不是现在这种局面。

现代物质文明已经高度发展,进入信息社会,交通发达,尖端科技成果在帮助我们理解佛法,让《法华经》久住于世!佛的愿望从我们这代人要开始实现!过去没有能够久住,与物质文明的发展有一定的关系,但不是主要的,仍然是四众弟子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。一定不要忘记啊!诸佛寄希望于后人,承担如来家业。

为坐诸佛,以神通力,移无量众,令国清净:为了让无量的佛到这里来有个场所,所以我释迦牟尼佛以神通力把无量的大众引到其它国土。「坐」可以解释为「因」,诸佛把佛的智慧德能在我们心里种下金刚种子,叫「为坐诸佛」;「坐」也可以解释为「于」,为了帮我们开智慧。这个「神通力」就是我们的「报身佛」、报身功德智慧妙用。「移无量众」,明白了「一心三藏」,「无量众」是不是一个念?「无量众」包括无量的烦恼。这个「移」可以解释为自在转变。你移到哪里去?还在你自己的心里。「令国清净」:是使得我们内心清净。注意!这里都有话中话呀!我在这里是不是把「无量众」都移开了?师父为了让你们开佛知见,打比方,说因缘,用各种办法是不是帮助你们除烦恼?烦恼能不能被消灭呀?不能。我们只能转移烦恼,远离烦恼。你们心里的「天人」移了没有?你们心里的「二百万亿又二百万亿那由他国土」清净了没有?

诸佛各各,诣宝树下,如清净池,莲华庄严:当我们明白了十法界万法皆是我一念之所变现的时候,你这个能明白的东西是不是「宝树」?「宝树」就是智慧。以此心观照我们的周边环境、社会环境、人事环境、自然环境,是不是诸佛?你这个心是不是「如清净池」啊?因为一切的万法变成了「莲华」,是不是在你心里开放啊?所以「七宝莲池」在哪里呀?就在我们的心里。祖师大德把此说为「自性弥陀、自性七宝莲池」。

其宝树下,诸师子座,佛坐其上,光明严饰。如夜闇中,燃大炬火:「其宝树下」是对见道之人而言,就是在我们的智慧心中,你的这个色身就是宝塔,你这个心就是莲华座,莲华座上坐的佛就是你的法身慧命。所以「佛坐其上,光明严饰。如夜暗中,燃大炬火」,在明白道理之前,我们是不是大黑夜?明白以后:原来如此啊!这叫大智慧火、大智慧光、大智慧明。

身出妙香,遍十方国:「妙香」就是智慧,听闻《法华经》「一心三藏」之理。「一心三藏」是我们的本体。明白这个道理,就像一把火一样,燃烧了「邪知邪见」这个烦恼薪,并转化为香气,香气就是表智慧。不断地燃,不断地加功用行,我们就不断地增长道行,叫作「身出妙香」。之所以讲「妙香」,并不是你现在闻到的这个香,这是「无香之香」,叫「妙香」;「无光之光」叫「妙光」;「无色之色」叫「妙色」。

当我们真正明白了「无香之香」是「妙香」,那「有香之香」是不是也是「妙香」啊?妙不可言。明白了「无色之色」才是「真色」,那个「有形有相」的色是不是「真色」啊?所以这里的「妙香遍十方国」跟前面的「光明严饰」是一个意思。这个「遍」是无处不遍;前面的「饰」是无处不饰。唯有见「一心三藏」之法方得如此境界。

众生蒙熏,喜不自胜:众生蒙什么「熏」呐?熏而不熏。一念观照万法皆是「我」,就是「众生蒙熏」,这一念就是《阿弥陀经》讲的「供养他方十万亿佛」。我们往往不懂得这一念的不可思议之神通法力道力。因为它速度太快太快,它超过太阳光速无量倍。用枪打一颗子弹,从你面前「哗」地过去,你能不能看得到啊?看不到。何况一念心的速度超过太阳光速?同理,「大音希声」。因为它太大太大,所以感觉不到。《楞严经》也讲「流急不见」。

要明白呀!「遍十方国,光明严饰」!要观照我们的心力不可思议。你出一念善心、一念恶心、一念真心、一念菩萨心,对整个世界都在发生影响波动。那么到最后,都是自食其果。你向外发出的善,外面的善必然会反馈给你,是不是啊?发出的是恶,恶也会反馈给你;发出的是真,真也会反馈给你,这叫「命自我立」。明白这个道理,我们就知道怎样能成佛、怎样能成人、怎样能成鬼,所以佛法里讲「命自我立」。心地感应,平等不二,这就叫「应供」——应自己对十法界的这个供养,而受自己的供养。因此我们要懂得洁身自好。这是讲身出妙香」。如果你心很恶,是不是身出恶臭啊?身出恶臭是不是也「遍十方国」啊?那「遍十方国」,「十方国」会不会再反馈给你自己呀?

譬如大风,吹小树枝,以是方便,令法久住:我们的无明风动转为菩提智慧,转识成智,这叫「大风」。不像那些修枯禅的,把自己的身心束缚得死死的——这也是一种「风」,这是「痴风」,毫无生机。修圆顿大法是讲究「转识成智」,要入世度众,用好心,用真心。「树」是表智慧,「吹小树枝」叫「养悟」。那个树如果没有风吹的话,能不能生长啊?把树吹动了是不是摇?摇了根就往下扎呀!比喻增长智慧。所以这段经文,如果你把「一心三藏」的道理搞明白,很容易理解,否则你听不懂。

以是方便,令法久住:「法久住」就是增长我们的慧根。

告诸大众,我灭度后,谁能护持,读说斯经,

今于佛前,自说誓言。其多宝佛,虽久灭度,

以大誓愿,而师子吼。多宝如来,及与我身,

所集化佛,当知此意。诸佛子等,谁能护法,

当发大愿,令得久住。其有能护,此经法者,

则为供养,我及多宝。此多宝佛,处于宝塔,

常游十方,为是经故。亦复供养,诸来化佛,

庄严光饰,诸世界者。若说此经,则为见我,

多宝如来,及诸化佛。

谁能护持,读说斯经,今于佛前,自说誓言:特别是「今于佛前」这句话,是不是讲得慷慨激昂啊?今于诸佛面前,你站出来讲一句,是不是「自说誓言」?这个「誓言」是对天明誓啊!

诸佛子等,谁能护法,当发大愿:「护法」包括讲经说法,包括组织法会,包括在道场烧饭扫地,都是弘法,它是统一的气氛。也就是凡是涉及到《法华经》的事情,我们以各种方式来参与,都叫「护法」。而且「当发大愿」,这不是一般的说说而已,应当着诸佛如来,当着诸天龙神,当着山河大地,发大誓愿。你能护持《妙法莲华经》,也是护佛,护我释迦牟尼佛,护老古佛,护无量的分身佛。

此多宝佛:他也是在护这个经。我释迦牟尼是不是也在护这个经啊?我们都是护持《法华经》。常游十方:「常」为时时、事事、处处,整个尽虚空遍法界没有哪一处多宝佛不在护法。多宝佛代表法身佛「处于宝塔」,他到十方虚空都是不动而至,就是为护持《法华经》。

这一个《见宝塔品》读懂了,你就知道,这个西瓜是不是多宝佛护法啊?这里有没有哪一样不是多宝佛在这护法呀?圆顿大法,一个微尘、一根草叶,都具足「一真法界」。唯有见「一心三藏」之义,方可信解。你真正信解这个法,会感慨万分:我终于明白这个道理了!头顶蓝天,脚踩大地,都是我一个念,没有哪一法不是哪一法。

若说此经,则为见我,多宝如来,及诸化佛:若说此经,双重含义。第一:你能讲解《法华经》;第二:「说」在古汉语里还表喜悦之心。

这里的「若说此经」一定带有「喜悦」。这个喜悦是「法喜」,你与《法华经》「一心三藏」之理已经道交感应,叫「喜」。你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,你皮笑肉不笑的:「哎呀!《法华经》你太美了!万岁!」你还是不懂。你欢喜死了都没有用。一定把这个真实道理搞明白。这与前面佛在对舍利弗讲:能够听你舍利弗讲《法华经》,即为见我,也为见舍利弗,也为见诸比丘。好好复习这一段,可重要了。佛并没有讲一个人看到舍利弗则为见舍利弗,是不是?听舍利弗讲《法华经》叫见舍利弗。读懂了《法华经》,明白「一心三藏」、万法皆是我一念所现,你就是见佛、见菩萨、见比丘。不懂《法华经》,你即使一天到晚抱着佛的大腿你都没见佛,你不认识佛。

诸善男子,各谛思惟,此为难事,宜发大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