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喜功德品第十八
若复有人于讲法处坐,更有人来,劝令坐听,若分座令坐,是人功德,转身得帝释坐处,若梵王坐处,若转轮圣王所坐之处。
以上讲的就是让座能得到的功德,做天上的天王,地上的帝王,「转轮圣王」就是帝王。
阿逸多,若复有人语余人言:有经名法华,可共往听。即受其教,乃至须臾间闻,是人功德,转身得与陀罗尼菩萨共生一处,利根智慧,百千万世,终不瘖痖,口气不臭,舌常无病,口亦无病,齿不垢黑,不黄不踈,亦不缺落,不差不曲,唇不下垂,亦不褰缩,不麤涩,不疮胗,亦不缺坏,亦不呙斜,不厚不大,亦不黧黑,无诸可恶。鼻不匾(匸+虒),亦不曲戾;面色不黑,亦不陿长,亦不窊曲,无有一切不可喜相。唇舌牙齿,悉皆严好,鼻修高直,面貌圆满,眉高而长,额广平正,人相具足,世世所生,见佛闻法,信受教诲。
阿逸多,若复有人语余人言:有经名法华,可共往听。即受其教,乃至须臾间闻,是人功德,转身得与陀罗尼菩萨共生一处,利根智慧。
这段经文有个别扭的地方,如果有人对另一人讲:有《法华经》我们一起去听,能够「即受其教,乃至须臾间闻,是人功德」这个「是人功德」可以理解为劝人的人,也可以理解为受劝的人。两个人都有这种功德,这个功德有五十种,我们注意对一下号,就是你劝他来了,大家仅仅听了一会《法华经》。
「须臾」一会儿。
「转身得与陀罗尼菩萨共生一处」陀罗尼菩萨:在佛法里判为别教五地菩萨,相当于圆教五住位的菩萨,都是明心见性的大菩萨。与陀罗尼菩萨共生一处:也就是你能够遇到大菩萨,能够遇到五住位、五地位以上的大菩萨结这个法缘。这并不是讲你就是五住位的菩萨,这个要搞明白。
「共生一处」是能够跟他结法缘,这是第一种功德。
「利根智慧」利根:是第二种功德,智慧:是第三种功德。利根: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这六根伶俐,不会有痴呆,不会有缺陷,耳聪目明,包括鼻根、舌根、身根都很利索;智慧:是讲意根,智慧既包括信佛、信法,也包括世间法、待人接物都能很利索。
「百千万世,终不喑哑」喑哑:是哑巴,因为《法华经》的功德是全性起修,一劳永逸,生生世世不会哑巴,也不会结巴,讲话非常利索。
「口气不臭」有些人再怎么刷牙,他一开口就是臭的,不知道你们闻到过没有?他自己以为很干净,其实一开口就臭,这些人一般地是在过去世中诽谤佛法,是自己报应。
「舌常无病」就是舌头来讲啊,像师父这个舌头就属于舌头病,能帮助师父消业障。但是有的人的舌头病长年累月都有,这种是很难、很痛苦的。一般的人水土不服或者怎么样似的,或者过于的劳累,这种又当别论。有人的舌病是属于舌头长一截或者短一截,讲话口音不清楚,主要是这种病。
「口亦无病」一般的是指包括牙齿之类、嘴里或者外形的缺陷等等。
「齿不垢黑」不垢:牙齿没有结石之类的;黑:包括发黄发黑,有的地方是水土问题。在山西有些地方,因为水土,一方人都是黄牙齿,这种不能判在这个方面。
「不黄不疏,亦不缺落」指的是牙齿,有些人的牙齿很糟糕,稀稀拉拉,前后不排列,这都是过去世中的业障病;所以我们修行人从广义上来讲,一切人都是修行,不是修善就是修恶或者修真,我们一切的身、口、意这三业都是自受其报。
「不差不曲」差:就是歪歪斜斜,曲:就是牙齿不直。
「唇不下垂」嘴唇下垂。
「亦不褰缩」是指上下唇,有些同修不要介意啊,这个经文不好不讲,下垂就是下唇很大个,有的人是上唇很薄,比较薄的这个讲法,所以我们明白这些道理也非常好,就是我们的言行举止啊,都要严格要求自己。
「不粗涩」就是枯燥干涩,有些人嘴唇常年到头都是发枯发裂。
「不疮胗」就是嘴唇长疙瘩疮,流脓之类。
「亦不缺坏」缺坏:就是嘴唇上面人中歪了,不对正,缺:嘴唇中间裂开了,现在医学可以把它缝起来,叫豁嘴;豁嘴的人,一般地都是前世钓鱼的人,你经常喜欢钓鱼啊?来世如果做人的话,嘴巴一定是裂开的,这是真的,许多人喜欢钓鱼钓鱼,来世一定是豁嘴巴。
「亦不喎斜」嘴巴歪了。
「不厚不大」有的人的嘴唇显得很厚很大,看上去不美观。
「亦不黧黑」黧:面黄肌瘦的样子,黑:黑色。
「无诸可恶」人最难看的就是在面部表现出来,如果前世不信佛法或者造的业很重,所以这个人今生今世,就五官不端正,六根不齐全,这是肯定的,我们做人最忌讳的就是这个面部五官端正,六根齐全。
「鼻不匾〈匚虒〉」有的人鼻子塌塌的,大大的,像外国人的大鼻子一样。
「亦不曲戾」鼻子歪的,很难看。
「面色不黑」也就是脸面不黑,很正常的,中国人的特点就是黄种人,黄里透着红,一般黄种人、白种人都属于正常,很黑很黑的都是过去造业很重。
「亦不狭长」这里圆脸方脸比较多,长脸也可以,但不是拖着很长很长的。
「亦不窊曲」面部不饱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