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佛授王记】
时云雷音宿王华智佛告四众言:汝等见是妙庄严王,于我前合掌立不?此王于我法中作比丘,精勤修习,助佛道法,当得作佛,号娑罗树王,国名大光,劫名大高王。其娑罗树王佛,有无量菩萨众及无量声闻,其国平正,功德如是。
「时云雷音宿王华智佛告四众言:汝等见是妙庄严王,于我前合掌立不?」佛是话中有话,言外之意是那个跏趺中的佛不就是他妙庄严王嘛?站在我面前,因为这句话是盯住了妙庄严王的这句话而来。他非要认为那个结跏趺坐的佛就是云雷音王佛,他不认为是自己。
「此王于我法中作比丘,精勤修习,助佛道法,当得作佛,号娑罗树王,国名大光,劫名大高王」:佛生怕众生不理解,说那个结跏趺坐的佛就是未来佛,就是我示现给妙庄严王看的,他的未来身。在这里又重复说明。这个王现在是比丘,将来「当得作佛」。「当得作佛」:正当名分成佛。「号娑罗树王佛」国名、劫名都有了。是不是证明他已经是\"分真即佛\"啊?授记的功德:第一是不退,怎么不退啊?你现在这个位,不退到人道以下。你现在是八十分的人,不会退到七十九、七十八,只会八十、八十一、八十二往上升乃至于明心见性、分真即佛。第二重功德是指未来的一个时空点你成圆满之佛 。
「娑罗树王」:「娑罗树」是一切众树之王。这种树如果用斧头去砍,斧头破了树都不会破。称树王是比喻我们的法身功德,你没有办法去破坏。
「国名大光」:「光」是表智慧,「大光」表究竟圆满之智慧。
「劫名大高王」:「王」是表自在解脱。「大高王」是表\"究竟解脱\"。
「其娑罗树王佛,有无量菩萨众及无量声闻,其国平正,功德如是」。这里的授记虽然比较简单,但是丝毫也不逊于前面的那些国土怎么怎么庄严。他这里是笼统的授记。有无量的菩萨大众、有无量的声闻大众。
「其国平正」:足以说明这个国土的\"依报正报\"都很庄严。「平正」:心平国土平,心正国土正。所以丝毫不逊于前面的种种宝树庄严、宝相、宝铃庄严,这些东西都包括在内。
其王即时以国付弟,与夫人、二子并诸眷属,于佛法中出家修道。王出家已,于八万四千岁,常勤精进修行妙法华经。
「其王即时以国付弟,与夫人、二子并诸眷属,于佛法中出家修道」。看到两个儿子说他们要出家,出家的原因就是佛太难遇、太难值了。旁敲侧击,对于这些机缘到来的人一点就通。即使你机缘成熟了,也需要有人点拨。两个儿子并没有讲:\"你们还不快点出家,佛这么难遇\"。这样讲人家反而会生逆反心理:\"你要出家就出家,跟我们有什么关系?非要逼着我们出家啊\"。他只讲:\"我要出家啊,这个佛法太难遇了,佛出世也很难,出世之后我能跟他在一起也难,而且正在传《妙法莲华经》的时候更难。\"这就是智慧,我可不是叫你们统统跟我来出家。但要知道这段经文的意思,就是我们教化众生要有智慧。有些人你叫他出家,他说不,你不准他出家,他非要出家,就这个道理,这是打的一个比喻。有些你怎么样劝都不行,反过来讲或者说:\"我们今天去听经,听经的据我所知都是有智慧的人,像你这样的人,算了,你也听不懂,你不要去了\"。他不服气:\"你听得懂,我就听不懂?\"他可能就过来了。这样的人就要利用他们的逆反心理来成就。你看到师父讲经讲得非常好,如果你讲:\"这个人可是个菩萨,他讲的经你一听了就能成佛。\"他才不理:\"你给我少来这一套\"。你说:哎呀,我现在觉得跟你也蛮自在的,我听那经有些糊里糊涂的,一半懂一半不懂,虽然你不学佛,我觉得你智慧比我要好一点,你把它看一看,看看到底是什么问题,不行的话我就跟着你一起,我们来搞贪嗔痴怎么样\"?他可能就来劲了:\"我觉得这个书讲的话很有问题\"。有些人他最喜欢挑剔别人,你给他造成一个诽谤别人的机会,他高兴的不得了,他不睡觉都会把我的光盘看完,要用种种办法。对同修、过去的师父:\"师父啊,我想来想去还是你最慈悲,还是你讲的法我最能接受,稀里糊涂的跟他们听了印广师讲的光盘,我听了总感到不是个味道,你给我看一看,帮我开导一下\"。他可能就能看,只要他看了,他就跑不掉,就上了我这个钩。真理是不可战胜的,只要他看了,他就成佛了。即使他嘴巴上诽谤,他心里已经成佛、已经种下金刚种子。要学「净眼、净藏」旁敲侧击,这就是菩萨的智慧。
「王出家已,于八万四千岁,常勤精进修行妙法华经」。「八万四千岁」:我们理解为时时事事处处,是表无量法门、无量时间、无量空间、无量万法。我们前面讲了十如是、十法界\"百界千如\"。「百界千如」分为实法和假名。实法是一千,所谓实法是指地、水、火、风,受、想、行、识,这真实法叫实法一千。再分配为假名,所谓假名就是人啊、鬼啊、牛啊、马呀、猪啊、羊啊、山河大地啊,叫假名。怎么叫假名呢?比如说茶杯叫假名,实法呢就是铁块,它叫茶杯,但实际上是一块铁。比如说佛像,佛像是假名,实法是一块铜。假名又分正报和依报,正报是指有情的天、人、鬼、畜,依报就是山、河、大地、桌、椅、板凳。假名二千实法一千是三千,百界千如扩大到大道三千性相,三千性相又对照于身三、口四这七支,七三两万一。把无量的烦恼习气分成贪嗔痴三毒为主,然后把其他的贪嗔痴外的一切的次要的不是主要的习气,共同算为一个等分,一个等分加三毒,是不是四等分?四等分乘二万一是不是八万四?这样就把无量的烦恼习气也好、无量的法门也好,说为「八万四千」。「八万四千」的习气是不是「八万四千」的法门、「八万四千」的智慧、「八万四千」的功德。「八万四千」表无量法门、无量时间、无量空间、无量万法都能「常勤精进」。「常勤精进」如果不明白\"如来藏\"的道理,你是假的,你没有办法「常勤精进」。只有明白了万法皆是我一念所变现,你才能做到「常勤精进」。在佛法里叫\"全性起修,一修一切修\"。佛在前面〈随喜功德品〉讲:\"对《法华经》生\"一念信解\"比你修无量法门,无量的时间的功德还要大无量倍\"。解释要按照圆顿大法,要到位,否则你这个「常精进」是假的。不明白\"如来藏\"道理的人、不见道的人,你不可能二十四小时都在修行。见道的人你睡觉是不是也是修行呐?没有哪一法不在修行,何况你这一念修行就是修无量行。
「常勤精进修行妙法华经」前面加个于八万四千岁」,就是时时事事处处念念在道,念念在\"法华三昧\"。
过是已后,得一切净功德庄严三昧,即升虚空,高七多罗树,而白佛言:世尊,此我二子,已作佛事,以神通变化转我邪心,令得安住于佛法中,得见世尊。此二子者,是我善知识,为欲发起宿世善根,饶益我故,来生我家。
「净功德庄严三昧」,仍然是\"法华三昧\",是在证道位功德。
「净」烦恼习气已经破除了,无论是见道位、修证位都是自性流露、念念在道。
「净功德」体现出真善美,以此来庄严自己的身和心,庄严周边环境、待人接物。
「即升虚空,高七多罗树,而白佛言」:这段经文也很妙。前面听闻佛讲经说法以后,它是以财物供养的方式请佛印证自己见道没有、明心见性没有。这里他是经过修证以后,是以证道的气氛求佛印证。怎么证道呢?「即升虚空」,所以他见道位的智慧已经成就了证道位的真实功德。「虚空」是表智慧,已经破除了我执、烦恼习气。「升虚空,是证道位的明心见性。
「高七多罗树」:「七」是圆融、圆满、圆通之义。《法华经》里好几次提到「七多罗树」的「七」。
「世尊,此我二子,已作佛事,以神通变化转我邪心,令得安住于佛法中,得见世尊」。没有忘记儿子是他的善因缘。转变了邪心,在佛法里\"知妄即真\"。
「安住于佛法中」:「安住」最起码是初住位以上的限量功德,是表限量功德。因为他升到虚空,是表这个法
「得见世尊」:这是作为过来人来讲:\"我现在才真正见到了世尊\"。是证道位的功夫。这个时候他是不是也印证到:\"我原来见道位的时候见到的佛,跟我们现在证道位见到的佛是不是一样的道理啊\"。所以这里的「得见世尊」是见云雷音王佛还是见我们自性本心呢?(众答:自性本心)。可要当心,《法华经》最难解的就在这里,你可不要当作见到云雷音王佛,他还没有听他传法的时候,他是不是就见到了?但那个时候见到等于没有见到。现在明白这个道理,见到的云雷音王佛,跟过去没有明理前见到的雷音王佛一样不一样啊? 绝对不一样。这里我们要多用功夫,要转一个弯。佛在前面也讲了:\"能听你舍利佛讲《法华经》则为见我,则为见你舍利佛,则为见菩萨比丘\"。佛并没有讲:\"能够看的到你的舍利佛,就是见舍利佛,就是见我,\"他有没有这样讲啊?也就是没有听到舍利佛讲《法华经》的人,即使见到舍利佛,他见到没有啊?他根本不知道舍利佛是谁。所以没有明白\"如来藏\"道理的人,即使天天跟佛在一起睡觉,他见到佛没有?他没有,他不知道佛是谁。这在佛法里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。
「此二子者,是我善知识,为欲发起宿世善根,饶益我故,来生我家」。他现在真正明白这二个儿子、老婆都是来度他的。
「宿世善根」前面已经介绍了这一家人之间的因缘关系。
尔时,云雷音宿王华智佛告妙庄严王言:如是!如是!如汝所言。若善男子善女人,种善根故,世世得善知识,其善知识能作佛事,示教利喜,令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大王,当知善知识者是大因缘,所谓化导令得见佛,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。
这就是佛在印证妙庄严王。第一个印证他的境界,这是限量的境界。第二个印证,他对这种善根结善缘能够生生世世得到相互之间的成就,来印证这个法。
「如是!如是!」就是印证。你讲的就是这样,就是这样。讲的非常真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