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
【教以内法:常坐思维】
是人若坐,思惟此经,尔时我复乘白象王现其人前,其人若于法华经有所忘失一句一偈,我当教之,与共读诵,还令通利。尔时,受持读诵法华经者,得见我身,甚大欢喜,转复精进,以见我故,即得三昧及陀罗尼,名为旋陀罗尼、百千万亿旋陀罗尼、法音方便陀罗尼,得如是等陀罗尼。
「是人若坐,思惟此经,尔时我复乘白象王现其人前,其人若于法华经有所忘失一句一偈,我当教之,与共读诵,还令通利。」供养佛、供养法、供养僧这是一体。普贤菩萨唯恐众生愚钝,在这里还是补上一句供养僧,也是供养经,怎么供养经呢?你好好坐在那里思惟读经,我为了供养你也好,为了供养《法华经》也好,我也会「乘六牙白象」现其人前。对人是如此,对经也是如此。你要是忘失一句,我还能提醒你。所以这段经文我们也可以双重观照,并不排除我在背诵《法华经》诵到哪一句,头脑有人提醒一下。这种情况不可以排除,就是有,这仍然是皮毛而已,不究竟。并不是他不存在,佛法妙就妙在通小、通大、通凡通圣。所以这里我们从第一义观照,仍然是帮助我们开智慧,不是帮助我们来记忆多少东西。怎么开智慧呢?对于修行人读《法华经》始终强调要全性起修,无漏大法不漏一人、不舍一法。就是要教我们培养无分别心、培养平等心 。
「若有所忘失一句」:就是说你心中不能有一点点的分别心,万法都是你一个念,你有了分别心就是「忘失一句一偈」。这个时候通过我们本来面目加持,普贤菩萨是不是就是我们的真心本性?他自然而然让你生惭愧心。\"哎呀,我怎么能这样\"。凡是明心见性的菩萨,有一时一处难免出现一些习气,但他在习气的当下,懂得忏悔:\"我怎么学到现在还有这种心?\"一而再、再而三马上他就能克服某种习气。「忘失一句一偈」叫「还令通利」,是指我们修证过程。这个法很妙啊。有些人傻呆呆的\"我读《法华经》,我一天读一部,都读了十几年了,我现在就是不能背诵,普贤菩萨怎么不来教我背诵啊?\"你是傻瓜,是不是?叫守株待兔,你待吧。你就是能背诵了,有什么了不起的?阿难比你会背诵,阿难对所有的经典都背诵如流,像大海的水一样,可是他没有究竟解脱。《楞严经》叫他不要做佛呆子,所有的经典,你把书合起来背的滚瓜烂熟都没有用。那是魔法、邪法。你关键的懂了一句话、一个字,胜过修无量功德、无量劫功德的无量倍。这个法我们能怎么不珍惜,不费吹灰之力解脱成佛。你说背它、诵它干什么?师父刚才讲提倡大家把《 楞严经》读得很流利乃至背诵,是为了迎接将来听师父讲经你一听就懂。否则师父才不叫你们读,你把经读得很熟、很流利,也许师父几句话一点你就破,是水到渠成、瓜熟蒂落的道理。对经文很生疏和对经文很熟悉的人,听经的效果不一样。
「我当教之」:是我们自己发的心。你见道以后,有没有发心破我执、破烦习气?不断提升我们的品位,这点很重要。特别是那些贡高我慢、好发脾气、爱耿耿于怀的人,要把这个道理搞得非常非常透彻。你所讨厌的那些人他是谁?他到底是谁呀?讲\" 第二义谛\"不也是你过去世的父母儿女之亲骨肉,讲\"第一义谛\"不用讲了,是你自己啊。你怎么那么傻呆呆的跟他过不去?这个是魔,那个是鬼,你是谁呀?一定要想明白。这就是普贤菩萨在救我们,是不是?「普贤普贤」怎么普?不漏一法、不漏一人、万法皆是我。
「受持读诵法华经者」,「受持」:你不见道你能不能认可啊?你不认可能不能接受啊?你不接受能不能坚持啊?所以前提必须是见道。「持」佛法里的坚持,被世间法滥用以后已经变味。你坚持一下就行,你坚持一下子,一下子能叫坚持吗?那不叫坚持叫糊弄鬼,是不是?坚持坚持,时时事事处处念念在道方称为坚、方称为持。所以这里的受持、这里的坚持,是见道的前提之下,你没有办法不坚持。因为你已经知道时时事事处处皆是你。持也持,不持也持,你没有办法不持。
「得见我身」,「见我身」:你如果见到有形有相的普贤在你面前,我跟你讲,你也差不多走火入魔了,这就是《金刚经》讲的「若人以色见我,以音声求我,是人行邪道」。你已经走火入魔,你别高兴的不得了。佛在《楞严经》也讲遇到这样的境界,你不要执着,由它去就是好事,你一执着你就完蛋了。佛讲得可怕啊,天魔飞精附人,马上来你这讨好。飞精附人,或者现人相、或者天相、鬼神相,你到时候欢天喜地:\"哎呀,老天爷我终于跟老佛爷在一起了\"。你完了,你是老魔爷。不管是见人形、见天形你都不要执着。有一个菩萨从五台山下来说看到天上云彩,看到观世音菩萨现相,这个也不假,是不是?既可以是观世音来现相,也可以是鬼魔来现相,你不要大惊小怪,都是你自己的心在变现。有什么了不起啊?这种情况出现很复杂,要跟各人不同的情况,有些还就是佛菩萨下来安慰你、提醒你,让你生起信心。有些还就是冤亲债主来糊弄你,让你走火入魔。所以这些情况不能一概而论,但是告诫我们修行人,你不要执着境界。佛曾经打了许多比喻,什么踩着大石头过河,什么背着一个银河系的大千世界上天,对银河似的大火一口吐沫叫他熄灭,然后吹一股风就起来,像这些人都不如讲解《法华经》的一半、万分之一。可是我们现在看到那些东西,可能都傻眼了,一个个一把鼻涕一把泪的:\"快来看佛呀\",是不是?所以佛讲法讲的这么逼真,结合我们日常生活中真是入木三分。你相信不相信?如果现在讲外面大运河,是观世音菩萨在水面上翩翩起舞,还有天龙八部在那跳舞,我们大家问问自己去是看那个西洋景?还是在这听师父讲经?我跟你讲,如果这种情况出现,你在这里有一个就是一个佛,有一百个就是一百个大佛,根本不用怀疑。这就是境界来考验我们,到时候你看你怎么办?「得见我身」以佛的金口玉言来解释受持《法华经》的人即是见我释迦牟尼佛、即是见舍利弗、即是见诸大菩萨、即是见多宝如来、即是见分身佛。佛是这么解释的。你能受持《法华经》你就是见佛、就是明心见性。《法华经》就是如来全身,法、报、化三身一体。
「甚大欢喜」,这就是\"解脱知见\"。「得见我身」就是明心见性以后,你知道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我解脱。所以把手举起来,对号入座,我已经解脱了、我已经往生、我已经成佛。普贤菩萨在这里有没有哪一句讲到受持《法华经》的人经过十年拜佛、八年持咒、九年拜忏,然后 「得见我身,甚大欢喜」?没有。这些法都是要老命的法呀,都是救命的法宝。
「转复精进」,首先要明白心地法门全性起修,转到左边是精进,转到右边是精进,是不是啊?仰面朝天是精进,翻身脸朝下是不是也是精进?反正除了精进还是精进。因为明白\"一心三藏\"的道理,他精进也精进,不精进也是精进。持之以恒,他的境界是不断提升。我告诉各位明年我们在这个时候见面的时候,你的境界已经不是这样。我们自己总结总结,受持《法华经》的人一天一个境界,一个礼拜是一个礼拜的境界,一年是一年的境界,你不断地感到自在快乐。当你遇到吃饭吃的很糟糕、睡觉的环境也很糟糕、人事环境、社会环境都很糟糕,虽然很糟糕,你总是感到快乐自在,你成就了。当你还感到处处很糟糕,很不习惯的时候要赶快忏悔,即使坐在垃圾堆里,佛菩萨没有不自在,这个世界上什么叫快乐?什么叫自在?就是你一念心,你不明理即使当将军、元帅、国王、总统,就是拥有无量百千万亿的财产你都不自在,一天到晚心事重重,愁眉不展。接踵而来的什么糖尿病、高血压、富贵病接二连三,你说你快乐不快乐?自在不自在?这个一点点都不假啊。我看到有些讨饭的,脸上可能几百年都没有洗脸,手上是乌漆抹黑的,在垃圾堆里捡人家丢的烂面包吃,他还没有病,真怪事了。他也是天生的抵抗力,笑起来哈哈哈……,当然这是痴福。所以自在不自在,全靠我们一念心。不在于财产多少、官位高低。
「以见我故,即得三昧」,「见我」:你明白了万法皆是我一念所现,这就是\"法华三昧\" 、就是\"楞严三昧\"。什么叫\"法华三昧\"?\"开权显实\"明白了佛,你就是佛。这就是\"法华三昧\",\"即念即佛,即因即果\"这就是\"法华三昧\"。不立修证,一步登天,这就是\"法华三昧\"。有些人硬是把\"开权显实\",把\"华开莲现\"解释为:通过有形有相、通过语言文字明白了\"如来藏\"的道理叫\"开权显实、华开莲现\",太含糊,这是在打马虎眼,你不能讲他是错,可是他也没什么意思。\"华开莲现、开权显实\"一定要明白,一定要强调,见到了佛,你当下就是佛。不是讲我见到了茶杯,这就是孙悟空,这种见性见了三分之一,还必须强调我见到了茶杯,这个茶杯当下就是孙悟空,我明白了这个道理,我等一下就是茶杯。我当下就是孙悟空,我当下就是佛,这才圆满,所以许多人在解释\"花开莲现\"的时候,他留了一手,他就是不强调,我明白这个道理,当下就是佛,这是不是与佛的金口玉言背道而驰啊?可是那种说法你还不能讲他是错,所以那是口头禅、打官腔,但是能讲到这一点也不简单。所以这种见解仍然没有圆满。「三昧」就是明白这个道理,当下吃了秤砣铁了心,如如不动。比如说我们知道我是妈妈生的,这就是「三昧」,这个「三昧」你能不能改变呐?你不需要去刻意的想,这个「三昧」他也不会改变。所以唯有明心见性之人,这个「三昧」才真实。没有明心见性之人,有种种凡夫的\"禅定三昧\",他们能够得到某种神通解脱福德,但是不能从根本上了生脱死。只能在一定的时空点起到一点作用,得到一点福报。等福报满了以后,仍然要回落,所以无量的「三昧」唯有\"法华三昧,楞严三昧\"为\"一切三昧之王\"。
「及陀罗尼」:「三昧、陀罗尼」是一体二用,他们共同的体都是如如不动,吃了秤砣铁了心,这是共同的共同体。用处不同:「三昧」一般的是在证道位现量境界上你还能变现出种种的色身,带有寂用之义。怎么寂用呢?我变现出种种色身的时候,我那如如不动的心没有变,但是你眼睛看不到,他寂用。「陀罗尼 」叫显用,「陀罗尼」可以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述万法之理、万法之义。一个是以身现,一个是用语言来表达,但是总离不开这个意业(就是心),身、口、意是\"陀罗尼三昧\"的本体,他明白了宇宙万法的根本规律。通过两种方式来显现。
「名为旋陀罗尼、百千万亿旋陀罗尼、法音方便陀罗尼,」三种陀罗尼,是从\"陀罗尼三昧\"的智慧利用,从本体上来说明这个道理。
「旋陀罗尼」:可以把它说为一璇陀罗尼。这个\"一\"你不要把它说成一二三四的\"一\",这个\"一即是无量,无量即是一\" 。他把一切的万法会归我们的自性本心之空性,用分别法别教来讲,就是破一切的万有会归于一个空性、一个真如。所以受持《金刚经》、受持通教、禅宗的菩萨,进入初住位就是这个一旋陀罗尼。一般这种「旋陀罗尼」我们是指在证道位刻骨铭心的体会到:\"我现在证道了\",证道的时候你才知道:\"哎呀,原来在我见道位我就是这么见的\"。所以圆顿大法在见道位所见到的\"真如本性\"与在证道位证到的\"真如本性\"无二无别。即使没有证道他刻骨铭心,深信不疑,等证道以后就是这样,他也不感到什么奇怪,一切都是意料中的事。所以一般的这个一旋陀罗尼,我们把它说为是\"总相智,入空智\",与\"空如来藏——空谛、真谛\"相对照。
「百千万亿旋陀罗尼」:这是讲从空出假,在俗谛中来成就\"道种智,分别智\",证\"分真即佛\" 。所以他与\"不空如来藏\"、与\"俗谛\"(或者叫\"假谛\")相对照。一般我们把它说为是证道位的功夫。他不仅懂得而且通过嘴巴、通过语言文字来加以开示讲解。如果「百千万亿旋陀罗尼」他不仅能讲而且能显现出色身来,那就是百千万亿无量\"色身三昧\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