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58章 素食善举(2 / 2)

“找谁?”

“当年资助过我的人。”

小奕怔了一下,随即意识到什么,轻声问:“你叫什么名字?”

“林远。”他报上名字,又补充了一句,“半年前,我在学校食堂吃过一顿免费饭。”

小奕眼睛微动,记忆翻涌而来。那时她刚接手素食馆不久,便设立了“学生特别通道”,凡是经济困难的学生,只要登记,就能吃到热乎饭菜。

“就是那天。”林远从包里取出一封信,“我写了封信,想当面交给她。”

小奕看着他,眼底浮起一丝温柔,“我可以帮你转交。”

林远犹豫片刻,还是递上了信,“谢谢。”

他离开后,小奕拿着信走进后厨,递给方子敬。

“你看这个。”她轻声道。

方子敬拆开信封,目光扫过信纸,渐渐湿润。纸上写着:

“尊敬的女士,我是半年前来贵店用过一顿饭的学生。当时我因家庭变故濒临退学,是您那一顿饭让我撑过了最艰难的日子……如今我已毕业,找到了工作,也想尽一份力,回馈社会。”

她看完,轻轻合上信纸,抬眼看向小奕,“这顿饭,值了。”

小奕点头,嘴角浮现一抹笑意。

几天后,当地晚报头版刊登了一篇报道,标题赫然写着:《一顿饭的温度——孝德素食馆背后的公益故事》。配图是义工们为老人送餐的画面,还有那张王老师在阳台迎接镜头的照片。

文章一经发出,素食馆的电话几乎被打爆。有人想捐款,有人想来做义工,甚至有高校社团主动联系,希望长期合作。

“没想到会引起这么大反响。”小奕看着络绎不绝的新义工登记表,有些感慨。

“善意本就该被看见。”方子敬笑道,“只是没想到,它传播得这么快。”

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志愿报名人数,她们很快制定了轮值制度,并与本地高校达成合作协议。每周六、日由不同社团轮流值班,既保证服务质量,也不至于让义工负担过重。

某天清晨,一位摄影师悄悄来到素食馆门口,按下快门。画面中,一块新挂起的木牌静静悬挂在门口——“每日免费午餐”。

阳光洒在木牌上,“免费”二字格外醒目。

而就在这一刻,素食馆内部,新一轮的餐食准备已经开始。锅铲翻炒的声音、义工们的谈笑声、老人满足的叹息,交织成一首温暖的人间交响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