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出实验室时,天色已晚。他站在门口,看着远处一片空旷的工地,那里即将成为研究院的核心区域。
回到办公室,他打开电脑,开始撰写关于光伏产业突破的内部简报。写完最后一段,他抬头看了眼墙上的钟,已是深夜十一点。
手机震动了一下,是小奕发来的信息:“今天素食馆来了几位外地客人,说是在网上看到视频才特地过来的。”
他笑了笑,回复了一句:“继续做好你的事,别管外界怎么说。”
放下手机,他靠在椅背上,闭了会儿眼。脑海中浮现出昨夜会议上那个问题:“我们不是来挑条件的,是要创造条件。”这句话不仅是对团队说的,也是对自己说的。
第二天一早,他便前往城南那片废弃厂区实地踏勘。土地裸露,杂草丛生,空气中还残留着一些陈年的化学气息。
随行的技术员皱眉道:“这地方确实有点难搞。”
林海阳蹲下身,随手抓起一把土,放在指缝间搓了搓,然后站起身,语气坚定:“改造难度大,不代表不能改。你们回去重新做评估,我要最短工期、最低成本的方案。”
回到车上,他拨通了一个号码:“老张,帮我联系一下省里的环保专家,我们需要一个快速修复方案。”
挂断电话后,他靠在座椅上,望着窗外飞速掠过的景色,心中却异常清晰。他知道,这场攻坚战才刚刚开始。
傍晚时分,他回到市政府,刚走进办公室,就看见桌上放着一份文件。是发改委驻京办传回来的消息:专项资金申请已进入初审阶段,预计下周会有反馈。
他拿起文件,仔细看了一遍,嘴角微微扬起。他知道,这只是第一步,但至少,路已经铺开了。
这时,秘书推门进来:“林市长,宣传部的人想请您过去一趟,说是关于‘莫高善行’系列报道的事。”
“让他们等十分钟,我马上过去。”
秘书点头离开后,他起身整理了一下衣领,走向门外。走廊里灯光明亮,脚步声回荡在空旷的空间中。
他一边走,一边想着接下来的工作安排。资金、场地、技术、舆论……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掉链子。
当他推开宣传部会议室的大门时,里面已经坐着几位负责人。他坐下后,直入主题:“我想强调一点,这不是政府主导的项目,而是民间自发的公益行为。我们要做的,只是引导,而不是干预。”
一位负责人点头:“我们打算从素食馆和书吧入手,突出爱心传递的主题。”
“很好。”林海阳接过材料,“重点要讲清楚,这些项目不是为了作秀,而是为了服务社区,带动更多人参与。”
会议持续了四十分钟,最终达成一致意见。林海阳离开时,已是晚上七点多。
走在回办公室的路上,他突然想起一件事,转身对秘书说:“帮我查一下,最近有没有外地社会组织主动联系过素食馆。”
秘书愣了一下,随即点头:“我这就去查。”
林海阳继续往前走,脚步稳健,眼神坚定。他知道,这条路不会一帆风顺,但他也明白,只有走下去,才能真正改变这座城市的命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