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百弟子受记品第八
第六品是〈授记品〉,这里是〈受记品〉。一个意思。「授记」是佛对弟子授记。「受记」是弟子接受佛的授记。
尔时,富楼那弥多罗尼子,从佛闻是智慧方便,随宜说法,又闻授诸大弟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,复闻宿世因缘之事,复闻诸佛有大自在神通之力,得未曾有,心净踊跃。
即从座起,到于佛前,头面礼足,却住一面,瞻仰尊颜,目不暂舍,而作是念:世尊甚奇特,所为希有,随顺世间若干种性,以方便知见而为说法,拔出众生处处贪着。我等于佛功德,言不能宣,唯佛世尊,能知我等深心本愿。
这是富楼那请法。自述了几个闻。一闻,明白了佛过去讲的是方便法,是引导法,不究竟;二闻,跟他同修的师兄弟们授记了;三闻,明白了自己和法会大众过去世中与佛的因缘;四闻,明白了诸佛大自在神通力,拓宽了心量。
心净踊跃:是由上面的四「闻」打开心量。富楼那在楞严会上,他属于那种烦恼障比较轻,所知障比较重的人。往往这些人呢,很难开大智慧;而且他自认为是说法第一,口若悬河。
即从座起,到于佛前,头面礼足,却住一面:即从座起,是回小;到于佛前,是向大。回小当下即是向大。「头面礼足」:以他的头去礼拜佛的脚,是不是表佛和众生是一个本体呀?僧、佛一体。
我等于佛功德,言不能宣,唯佛世尊,能知我等,深心本愿:这里出来个哑谜。前面在「法说周」,舍利弗是上根代表,听佛几句开示悟入,佛予授记。中间从〈譬喻品〉到〈信解品〉,到〈药草喻品〉等,是「譬说周」,佛通过打比方,摩诃迦叶这些人领悟得解,求佛印证,佛予授记。富楼那是代表下根之人,〈化城喻品〉是不是「因缘周」啊?专为下根之人苦口婆心。而富楼那得解以后耍滑稽了:「我就不讲,难道我心里想的你佛还不知道吗?」这是表现出上中下三种根机,各人求授记的方式不一样,显示出大乘佛法的生动活泼。言不能宣,体现出「以无胜有」。这又是一种妙法,在定中用他心通互相沟通。
尔时,佛告诸比丘:汝等见是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不?我常称其于说法人中,最为第一,亦常叹其种种功德,精勤护持,助宣我法,能于四众示教利喜,具足解释佛之正法,而大饶益同梵行者。自舍如来,无能尽其言论之辩。
见是:不能理解为:你们看到这个富楼那了吗?谁没有看到啊?「见是」是你了解富楼那吗?佛下面就有文章。这段经文就显示出小根机之人特别执着于行善积德,执着于事相;他不像舍利弗、须菩提等人从「智慧门」而入,他是从「行门」而入,所以把他作为下等根机的代表。「说法第一」还包括「乐说无碍」,大慈悲心。这样的话,是富楼自己讲出来好,还是佛的嘴巴讲出来好啊?当然是后者。
自舍如来,无能尽其言论之辩:除了佛以下,没有哪一个能比得上他。所以这个「说法第一」,在某种程度上也恒顺世间人的习气:这个人能说会道,把话讲得很圆满,很好听,是不是啊?但是呢,真正会说法,不在于多,而在于精。「评第一」,带有权巧方便之计。但是他毕竟是宣扬佛的正法。
汝等勿谓富楼那但能护持助宣我法,亦于过去九十亿诸佛所,护持助宣佛之正法,于彼说法人中亦最第一。又于诸佛所说空法,明了通达,得四无碍智,常能审谛清净说法,无有疑惑,具足菩萨神通之力。随其寿命,常修梵行,彼佛世人咸皆谓之实是声闻。而富楼那以斯方便,饶益无量百千众生,又化无量阿僧只人,令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为净佛土故,常作佛事,教化众生。
过去九十亿佛法中说法第一。
诸佛所说空法:在富楼那的境界是指小乘人的「人我空、偏真涅盘」之法。对富楼那来讲,炉火纯青、无可挑剔,这是不可思议。四无碍智:「法无碍、义无碍、辞无碍、乐说无碍」。常能审谛清净说法:「审」是思维观照,「谛」是表真实;「清净」是表圆满,对小乘法的方方面面说得无懈可击。无有疑惑:自己没有疑惑,而且能解除别人的疑惑。对于任何问难,也不在话下。
具足菩萨神通之力:外现是声闻,内密菩萨行。富楼那虽然是讲的小乘法,但他不遗余力辛辛苦苦教化众生,讲的是小乘法,发的是菩萨心。就跟持戒一样,发心不同,功德也不同。
彼佛世人咸皆谓之实是声闻:当时的人都讲富楼那是个声闻:你是修小乘法的人。而富楼那以斯方便,饶益无量百千众生,又化无量阿僧只人,令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:那么富楼那就是以这种方便度他们:好吧,我是小乘,你们也是小乘,我来帮你。一帮帮出这么多,「无量百千众生」,他是小乘人吗?他本身就是在行菩萨道。小乘人他只管自己。佛在教化方便法的时候,四众弟子潜移默化中,已经成就了菩萨道行。常作佛事:就是帮助众生成佛之事。
诸比丘,富楼那亦于七佛说法人中,而得第一,今于我所说法人中,亦为第一,于贤劫中,当来诸佛说法人中,亦复第一,而皆护持助宣佛法。亦于未来护持助宣无量无边诸佛之法,教化饶益无量众生,令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为净佛土故,常勤精进,教化众生,渐渐具足菩萨之道。
七佛:依次是,毗婆尸佛、尸弃佛、毗舍浮佛(这三尊佛是「贤劫」前一劫「庄严劫」的最后三尊佛。下面是贤劫的最初四尊)、拘留孙佛、拘那含牟尼佛、迦叶佛,本师释迦牟尼佛。在这连续七尊佛中,富楼那都是说法第一。
讲经说法叫「音声轮」。他随口而出,不经过脑袋思维。也就是达到了内外圆融,他里面的第七识直接通过嘴巴讲出来,六种意识心都来不及观照,这是不可思议的。这种法就是由于他的真诚心感动了「上帝」。「上帝」是谁啊?就是第七识。有好几个人跟师父讲:师父啊,有的法我平时看还看不懂,怎么上台一讲莫名其妙地就讲出来了?这就叫「音声轮」,这叫灵感爆发。要懂得,东西现成的都在这里(气球手套)。释迦牟尼佛在这里,阿弥陀佛的东西在这里,猪八戒白骨精的东西,都在这里。只要懂得回光返照,与里面的沟通,他一定是平等供养我们。所以好好把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认识一下。这是真的。到时候遇到什么问题你脱口而出。有时候你看不懂的名相概念,他莫名其妙地就告诉你。这些东西都是本来具足,不从外得。修禅者如何得定啊?他就定在这里,用心在第七识沟通。他总有水落石出之日,并不是不能成就,仅仅是这种成就的方法时间太漫长!
所以佛把最佳法门告诉我们:明白「一心三藏」的道理,当下我们就能开智慧。凭良心讲,无量法门没有哪一个法门不能成就,但是要经过无量无量无量……劫,中间要打许多许多许多闲岔……
渐渐具足菩萨之道:虽然在弘扬小法,期间已成就了菩萨的心量。
过无量阿僧只劫,当于此土,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号曰法明如来、应供、正遍知、明行足、善逝、世间解、无上士、调御丈夫、天人师、佛、世尊。
其佛以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佛土,七宝为地,地平如掌,无有山陵、溪涧、沟壑,七宝台观充满其中,诸天宫殿,近处虚空,人天交接,两得相见,无诸恶道,亦无女人,一切众生皆以化生,无有淫欲,得大神通,身出光明,飞行自在,志念坚固,精进智慧,普皆金色三十二相而自庄严。其国众生常以二食,一者法喜食,二者禅悦食。有无量阿僧只千万亿那由他诸菩萨众,得大神通,四无碍智,善能教化众生之类。其声闻众,算数校计所不能知,皆得具足六通、三明及八解脱。
其佛国土,有如是等无量功德庄严成就,劫名宝明,国名善净。其佛寿命无量阿僧只劫,法住甚久。佛灭度后,起七宝塔遍满其国。
这里有两个问题要观照。从他所得的果位来讲,在《法华经》里几乎是独一无二。一般的佛是以一个大千世界为佛土,他的佛土是「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佛土」。他成佛的过程呢,是「过无量阿僧只劫」。时间之所以长,就是因为他太执着于事相,不容易很快开大心量。国土这么大,成就的众生是不是越多啊?就这么圆融。
七宝为地,地平如掌:是比喻我们要修平等心,没有一丝一毫的分别。作为说法第一之人,他能教化那么多众生,可见他心是多么地平等!有多大的心量,就能成就多大的事业。无有山陵、溪涧、沟壑:这是表无量的种种分别。这个佛土处处都是光明、平等。这与富楼那菩萨无量劫以来的以平等心教化众生相关。七宝台观,充满其中:「台观」是指小凉亭之类,也就显示出这个国土的自在,到处都有歇脚、休息的地方。
诸天宫殿,近处虚空,人天交接,两得相见:地上人跟天人可以对话。几千年以前天人下凡是正常现象,后来人却当成神话。古代人心淳厚,但是有些人以此认为末法时期众生根机差,你错了。有时候人越狡猾、越坏,他越容易成佛。他那个可以开发智慧,叫「两头冒尖」。
亦无女人:如果讲没有男人,对不对啊?男人和女人是相对而言。有了男人就有女人;没有女人,男人就没有男人的那种气氛,所以修出世道没有男女之相。所以你看我们和尚尼姑是不是都光头啊?这是平等相,没有男女相,这是表这个法。一切众生皆以化生:「化生」,是「从法化生」。按照一定的标准来规范我们的「身口意」三业,自己化自己。有禅定功夫的人,他在地球上能直接升到七层天,乃至到二十八层天都行,把肉身丢下来。那么在富楼那的国土,你在人道就可以换一个身体,这是我们的一种本能。无有淫欲:没有两性就没有淫欲了,淫欲是破坏禅定的罪魁祸首。三十二相而自庄严:在凡夫位都能得三十二相,就是因为心清净。没有淫欲生活就没有名闻利养,没有名闻利养,我们的心自然清净,身体自然明亮。你就是过几万岁都跟小童子一样。
其国众生常以二食:一者法喜食,二者禅悦食:「法喜食」:听经闻法,肚子就饱了,为什么?听经闻法,明白宇宙人生真理,本身就是一种能量,精神力量是最大的能量。记得我原来在外面上学回家,我父亲正在生病,一听到我回来就什么病也没有了,跳起来了,这是不是「法喜食」啊?「禅悦食」:这是保持一种平衡的心态,他本身就没有能量消耗。有些人一入定几天、几年、几百年、几千年,他不吃饭。为什么?他没有能量消耗,始终维持平衡。练气功的人,可以几年、几十年不吃饭。所以苏联科学家研究的结果,就是说在我们人的胃里有一种叫酶,它可以把空气中的那种氮气直接转化为蛋白质。
有无量阿僧只千万亿那由他诸菩萨众,得大神通,四无碍智:它没有四恶道,只有人道和天道;而且还没有女人,那生儿育女怎么办呢?自己化生自己。无量百千万亿都是菩萨大众,几乎都是愿身菩萨。得大神通,不是鬼神之通。鬼神之通还没有离开男女之欲望。这个「大神通」是明心见性菩萨的神通,他没有任何的执着,都属于自性流露。「四无碍智」:具足大神通,又明心见性的,无论是所见所知都能通达明了。
善能教化众生之类:富楼那尊者在因地修行「说法第一」,名师出高徒,老师是这样,带出的学生也是那样。
宝明:以「佛知佛见」开示众生,令其悟入。善净:见「如来藏」之法为万「善」之最。法住甚久:包括正法、像法。甚久,就没有办法计算。一般来讲,「法住」要比佛肉身住世的寿命长很多倍。佛当年住世只有八十年,正法一千年,像法一千年,末法还有一万年。
佛灭度后,起七宝塔遍满其国:这个「七宝塔」就是在他灭度以后,「如来藏」正法遍及全国。
尔时,世尊欲重宣此义,而说偈言:
诸比丘谛听,佛子所行道,善学方便故,不可得思议。
知众乐小法,而畏于大智,是故诸菩萨,作声闻缘觉。
以无数方便,化诸众生类,自说是声闻,去佛道甚远。
度脱无量众,皆悉得成就,虽小欲懈怠,渐当令作佛。
内秘菩萨行,外现是声闻,少欲厌生死,实自净佛土。
示众有三毒,又现邪见相,我弟子如是,方便度众生。
若我具足说,种种现化事,众生闻是者,心则怀疑惑。
自说是声闻,去佛道甚远:是为了接近众生,隐大示小:我跟你们都差不多啊!斗大的字认不得三箩筐。
佛菩萨教化众生,不拘一格。该说大话的时候要说大话,你看前面〈药草喻品〉,是不是啊?老子是「如来、应供、正遍知」,还不来听我说法?该示软的时候他能示软:我们来探讨探讨。
度脱无量众,皆悉得成就,虽小欲懈怠,渐当令作佛:有教无类。对那些懈怠的、贪心重的,我们都要耐心成就他们。不要指望每个人都能三两句话就跪下来磕头:「嗯!我明白了。」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。
内秘菩萨行,外现是声闻:这是刚才讲的「隐大示小」。人道中不乏许多老古佛、大菩萨乘愿再来。肉身相就是「外现是声闻」,他内在的素质「内秘菩萨行」就是佛菩萨的境界。
少欲厌生死,实自净佛土:「少欲厌生死」,这是小乘人修行的一种心态和行为。从行善断恶这种「因缘法」下手。「实自净佛土」,佛土就是自己的身心。
示众有三毒,又现邪见相:示众有三毒,有二义:一者,告诉大家贪嗔痴三毒;二者,有时也示现自己的贪嗔痴,但是菩萨内心清净,他示现贪嗔痴有功德。「又现邪见相」,先示现恶业,然后再示现改邪归正。所以诸佛菩萨到这个世界上既可以现善相、智慧相教化众生,又可以现恶相、愚痴相来教化众生,不一而论。
我弟子如是,方便度众生:为了方便教化众生,可以示现种种的手段——该骂的骂,该哄的哄,该骗的骗,该打的打;有时候也可以示现世俗的那种人情关系,但是目的,是你必须至始至终为了把众生引导至正法。如果你把人家吓走了,要检查你用的是什么心,不可以利用大乘法来为自己的私心杂念作辩解:你不是讲吗?可以示现恶相教化众生嘛!你辩解不了。在我这个道场有一个标准:你示现善相恶相,都可以。你必须能留住人,能安定人心,不管是强盗土匪,都要把他留下来,因为我们要成就他。我们这个道场不是搞子孙丛林。对于我的弟子和来挂单的和尚,我们不是一视同仁。为什么呢?挂单的和尚一定比我剃度的弟子更重要,后来的人比先来的更重要。因为我们建立这个道场的目的是要成就人,非常明确!所以我们到外面去接道场,由于有了这条原则,人家不能住的我们能住。
一个道场如果没有众生来接受教化,道场再大,钱再多,我都不要。我最近就拒绝了福建一个道场。他说叫我派五六个人去,每人开工资一千块。功德箱里的钱、香火钱全部是我们收,他们只收门票,还供养我们吃住。因为他是搞旅游的。我不干,道不同不相为谋。如果这个道场有人可以教化,再穷、再破、再小,我们都去,就是这个原则。正法道场就是为了成就人,没有其它事。
若我具足说,种种现化事,众生闻是者,心则怀疑惑:佛在这里大概地说一说。如果讲很真实、很多的话,众生可能要怀疑。比如说:这个人知道吗?他前世就是舍利弗,那个人前世是阿难,那个人前世是摩诃迦叶……讲多了以后了人家要怀疑你,是不是造谣惑众呢?
那过去已经成就的诸佛菩萨到哪里去了?六道里都有!不要轻视一只猫或者一只老鼠。你不妨把所有的人都当成佛菩萨一样看待。当你开始对某某人生憎恨心之时,不妨提醒自己一下:哎呀!他可能是个菩萨啊!
由此而知,这个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地震呢?就是众生有眼无珠,以下犯上。诸佛菩萨不会生你的气,可是他们的护法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憎恨心。无量的护法大部分都还没有明心见性。他看到你诽谤他们的老师,他这个心里的无明火压制不住,明白吗?我们人与无情都是道交感应的。那这个地球某方面承受不了的时候,它这个薄弱的环节就要出事情。就跟我们人发脾气一样,如果这个人肝脏部位本来就是薄弱环节,这个时候可能从肝脏部位就突破,明白吗?就得肝癌。道理都是一样的。有些人不懂佛法,认为我们讲迷信:哎呀!地震是地壳的运动嘛!这与人有什么关系?地壳的运动是不是我们的心在运动啊?这是大到佛土,小至我们个人,你要受报应。这是不是佛传的法呀?你对受持《法华经》的人皱一皱眉头,都要下无间地狱。你心里一念轻慢心,这个力量不可思议。何况整个世界上大部分人都在迷惑造业,尔虞我诈,怎么能不乱呐?而且受宰杀的那些众生,其中有带着隔阴之迷来示现的菩萨,你杀了他,还得了?佛讲这句话用心良苦。他要真正把事情讲出来,反而众生会起疑惑。
今此富楼那,于昔千亿佛,勤修所行道,宣护诸佛法。
为求无上慧,而于诸佛所,现居弟子上,多闻有智慧。
所说无所畏,能令众欢喜,未曾有疲倦,而以助佛事。
已度大神通,具四无碍智,知诸根利钝,常说清净法。
演畅如是义,教诸千亿众,令住大乘法,而自净佛土。
未来亦供养,无量无数佛,护助宣正法,亦自净佛土。
常以诸方便,说法无所畏,度不可计众,成就一切智。
于诸佛所:前面讲的九十亿佛法中,这里又讲贤劫千佛中。现居弟子上:「现」就是现量,在诸佛法中他都是上座,都是大弟子。「居弟子上」也就是一般地在大丛林里都有长老。大会一开,中间方丈,两边是长老,坐在大众前面。
所说无所畏:富楼那的「无所畏」除了精通佛法,还表现在他重在「实修实证」。所以在佛弟子中他的证量很大,不像阿难。阿难是悟量大于证量,他的心能达到那个境界,他的行为未必达到那个境界。富楼那呢?是证量大于悟量,他所能讲到的他一定能做到,因为他的证量已经大于悟量。所以他这个也是「所说无所畏」。
能令众欢喜,未曾有疲惓:他所教化的国土范围那么大,他肉身住世的时间那么长,因缘即在于此。他教化众生从来不知道疲倦,他是作为一种快乐,作为一种法喜。
常以诸方便,说法无所畏,度不可计众,成就一切智:这里「一切智」应该是「一切种智」。因为这段偈颂是五个字,如果是六个字的话它就是「成就一切种智」。「一切种智」就是圆顿菩萨因地修行的智慧、圆教佛果地圆满成就的智慧。
一切种智,包括「一切智」和「道种智」:「一切智」是「明心」,「道种智」是「见性」。「一切智」呢,它知道我们这一个心能够变化出无量的万法;「道种智」呢,它知道万法任何一法皆由我的真心所变现。不仅知其然,而且知其所以然。所以「知其然」者一般地来讲判为「见道」;「知其所以然」者一般地判为「证道」。但是这是方便说,在我们圆顿大教,往往见道即是证道。
供养诸如来,护持法宝藏,其后得成佛,号名曰法明。
其国名善净,七宝所合成,劫名为宝明,菩萨众甚多。
其数无量亿,皆度大神通,威德力具足,充满其国土。
声闻亦无数,三明八解脱,得四无碍智,以是等为僧。
其国诸众生,淫欲皆已断,纯一变化生,具相庄严身。
法喜禅悦食,更无余食想,无有诸女人,亦无诸恶道。
富楼那比丘,功德悉成满,当得斯净土,贤圣众甚多。
如是无量事,我今但略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