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5章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(1 / 2)

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

若复有人,临当被害,称观世音菩萨名者,彼所执刀杖,寻段段坏,而得解脱。若三千大千国土,满中夜叉罗刹,欲来恼人,闻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,是诸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,况复加害。设复有人,若有罪,若无罪,杻械枷锁检系其身,称观世音菩萨名者,皆悉断坏,即得解脱。

若复有人,临当被害,称观世音菩萨名者,彼所执刀杖,寻段段坏,而得解脱:这是第五种,叫作「刀兵难无畏」。要给人家杀头了,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,头没有断,刀就断了。「称」是特指「事一心三昧」完全成就的人,他有两种情况:这个刀要么就从他头上撇过去,刀也不坏,脑袋也不掉;要么就是刀砍下来,脑袋不掉,刀断了。这是一种在证道位的「事一心三昧」。

据说当年济公活佛在灵隐寺遇到强盗,强盗要杀人抢劫。济公和尚说没有关系,你从我先杀起,你能把我杀掉的话,这里和尚都给你杀;如果杀不掉呢,你一个都不能杀。那个强盗感到好玩,济公脑袋一伸,他杀来杀去,刀过去了,头掉不下来。还有当年六祖惠能,冤亲债主去杀他,就跟杀空气一样,强盗感到莫名其妙。六祖惠能讲:我只欠你金,不欠你的命,你杀我的命干什么?强盗最后跪下来拜他为师。

所以观世音菩萨修这个圆通法门,在《楞严经》叫「旋妄归真」。他把外面的「色声香味触法」这六尘,通过观照全部变成自己的自性,跟自己是一个心,没有分别。人总观照自己是虚空的话,你能穿墙越壁,毫发无伤。但是外道的这种功夫经不起金器啊、刀啊,因为外道还有我执。修阿罗汉道、修菩萨道的人破除了我执,你刀也砍不过去,也杀不掉,因为他没有「我」了。

你不要怕鬼魔,因为他有我执在,斗不过你。只要你心里不怕他,还可以把他降伏。那为什么讲三恶道?三恶道就是比人道的道行低。不要被他的那五种神通吓坏了。人身难得,可惜不知道珍惜。在妖魔鬼怪面前,人都是自己把自己吓死。身上有附体的人呐,你跟他和解,来教化他,会变敌为友,会变成你的护法,这是真的。有些人被附体了,自己疼得惶惶不可终日,神魂颠倒,就是因为他没有处理好人与鬼神之间的关系。

在佛法里讲「魔来魔斩、佛来佛斩」,你只管斩,是魔,他经不起你的考验;是佛呢,还赞叹你。刚才讲你的念变成风、变成光,如果你把这个念变成刀,那么我这个法性的刀比你烦恼中的刀更厉害,硬碰硬,你断我不断。这并不是神话传说,我们的心就是不可思议的。但是没有破除我执的人,你这是走火入魔,到最后会变成狂魔。

那么作为第一义谛观照,万法都是「我」,心里的烦恼也好,外来的烦恼也好,我只要自己如如不动,外来的烦恼不攻自破,内在的烦恼也自行化解。「刀」是指我执,「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」,就是叫我们放下我执。已经修行的人仍然在我执里遭难。还有明明知道是我执,他还放不下,这就很麻烦。

若三千大千国土,满中夜叉罗刹,欲来恼人,闻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,是诸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,况复加害:第六个难叫「罗刹难无畏」,这里的「罗刹难」跟前面的「罗刹难」有两种说法。前者是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遇到的那种修行上的障碍;这里属于在外部环境上,外部的鬼魔想来伤害我们。这是分别说法。也有的把这两种都作为修行中的魔,或者是心魔,或者是外来的魔,也可以是冤亲债主。两种说法我们都可以圆融。

称诵观世音菩萨名号,能够达到事相上的一心三昧,你这个时候叫「称」,所现的就是观世音菩萨的那种形相、那种威力。由于你心力很强,光速度很快;这种震动使罗刹等不堪忍受,好像看到你都要犯心脏病。第二呢,你这种心力光波比他的光波强,所以他眼睛都睁不开。我记得看了一个观世音传奇,那个坏人想害龙女,结果龙女眼睛给他一睁,他就头晕目眩站不住。这就是在于各人的心力和心的速度。

讲来讲去,一个是「事三昧」,一个是「理三昧」。「事三昧」除了是争取实证求得,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之下也能成就,因为那时候他什么都忘记了。有一个人从来没有修三昧,什么也没有练,他在一大堆火里,大概跑了有半个多小时。他什么功夫也没有,后来一点点事都没有。为什么呢?他说自己就什么也没有想到,就想到里面有钱。他想不到任何的疼痛。

如果「理三昧」成就的人呢,一般就没有这个危险状况的发生。那么「事三昧」的出现呢?在危急的情况之下每一个人都可以出现这种「事三昧」。可能不少人已经出现了,不过大部分都是在梦中出现的。梦中遇到这些鬼魔来恼乱我们的时候,只要你赶快念「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……」。一开始不走,越不走你念得越急,反正你只管念,反正这条命跟他拼了,到最后他自然走了。他念到最后自然而念,什么也不顾了,就变成一句「阿弥陀佛」。

设复有人,若有罪,若无罪,杻械枷锁检系其身,称观世音菩萨名者,皆悉断坏,即得解脱:这第七个难是「枷难无畏」。「若有罪,若无罪」,这里一般的「若有罪」是属于今生世中的造业。「若无罪」是属于前世造业,流转到今世来受报,或者是有罪被官府抓捕,或者是无罪被人陷害抓捕,带枷呀、带手铐、带镣啊。「杻械」是脚镣手铐;「枷锁」是两种刑具。「检」呢,重罪犯关在笼子里头。对武艺高强的人用铁笼子锁起来。「系」是用绳子捆。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,如果能够称念观世音名号,什么都不顾了,就成为一种事相上的三昧。他也能够把这些刑具破除掉。这是一种三昧的力量,都是真实的。

有形有相的修证包括种种的神通都属于第二义谛,如果讲第一义谛呢,我们观照到一切的万法统统会归自性。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、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,统统都是我们一个念变出来的,统统会归「如来藏妙真如性」,刻骨铭心地深信不疑万法都是我们一个人一个念而已,于此看破放下,能够破除一切的烦恼。首先破除儿女情长这种情执。

修行的过程中,最大的枷锁脚链来自于我们的家庭。「杻械」在手,比喻夫妻情分把你手都捆住了;「枷」在颈脖是比喻父母,凡夫的那种孝顺、孝心像泰山一样把你压住了。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啊,叫「父母在,不远游」。「锁」是儿女。这是我们对家庭要尽的三种责任。「检」就等于是一个家庭,就跟牢笼一样把你困在里头。「系」就是方方面面对你的牵制。所以对家庭尽责任呢,这在我们人伦道德里是一种美德——社会美德:这个人真好!对父母孝顺,对儿女慈悲,夫妻恩爱。这是人伦美德。可佛法里来讲,就变成了一种束缚,变成了一种情执,而障碍自己的道行。你叫他来好好听经闻法,讲这样的经百千万劫难遭遇啊!难遭遇啊!可是他有种种理由,这些理由来讲都是通情达理的——老爸老妈在家里没有人照顾,小外甥没有人照顾,或是夫妻之间分不开或者怎么样。你要叫他专门一起来共修,放下一切——不行,要等父母告终以后,要等儿女成家以后,还要怎么怎么样。这样的人很多。这些心情用世间法来讲完全可以理解啊!可是我们面对来世的无量百千万劫怎么办?此身不向今生度,更向何生度此身?没有两全其美啊!只有权衡利弊。

真能放下这三把枷锁,你能成就道行,这才叫大慈大悲、大孝大顺、大心。这是真正的慈悲孝顺!有些人暂时放下了父母儿女,但是你将来会生生世世关照他们,而且关照你生生世世的父母儿女的生生世世。要把这个帐算明白啊!人命在呼吸之间啊!就是「杻械枷锁」害得我们生生世世这种情执;连畜生都知道执着——你看这个猫啊、狗啊,看看自己生下的那个小狗,那舌头不停地舔它们,这都是情执。欲界众生最大的问题就是情执。到了第七层天以上的人,慢慢地才比较淡化,所以他的生命相对而言比欲界众生更为殊胜,通彻、光亮、透明。欲界的人有几个不是面黄肌瘦啊?还以为我们有多潇洒、多美啊?照照镜子你就知道。就是因为我们的情执太重、妄想太多。

明白了「观世音」,明白了「如来藏」,明白了「阿弥陀」,一切的「检系枷锁」都能粉碎,都不能障碍我们。一个人铁了心以后是不是什么都不在乎啊?最能感慨的就是那些腰缠百万亿的大富翁,这些人一旦搞得倾家荡产、流浪街头的时候,要么就是跳楼自杀,要么就是哈哈大笑:「我解脱了!我终于醒悟了!我过去腰缠万贯却活得那么累,我现在终于自在了!」地位、财产、名誉、家庭像山一样压在我们头上。顺治皇帝的体会最明白:「百年三万六千日,不如僧家半日闲。」我终于解脱了。你说当皇帝多累啊!

有智慧的人扔掉不要的东西,没有智慧的人去抢、去夺。这是真正的「杻械枷锁检系其身」。在太原慈航净苑经常有些人说:「哎呀!我家里什么什么事情走不开。」我说你可不要以为在这儿听经的都是没事干的人啊!有的人家里不知道比你多多少事情,你去问问看。你越是放不下,我跟你讲,你事情就越多,什么事情都往你头上来。人就是这个样子的。你再想一想,我死了以后他们还不过啊?有没有哪一个家庭,爹娘死了以后家人都不过了?在某种意义上过得还不差。龟有龟路、蛇有蛇路、鳖有鳖路,它到时候自然就来。今生的福报早有天定,不会影响的。

当你真正迈开了这一步再回头看一看,你就会发现过去种种的担心都是多余的,你会叹一口气:「哎呀!怎么不早走这一步啊?」你后悔自己走迟了。也就是说你要放心。因为你认真地学佛,你的家庭会过得更好,他们能得佛力加持;同时每个人都有自在的应变能力。因为你放不下他们,反而害了他们,他们过分地依赖你。就跟现在人类过分地依赖医学一样,使我们本来可以健身治病的种种功能部分地乃至全部地失去。根据科学家的研究,人的生命活一百八十岁左右属于正常死亡,可是现在都活不到,八九十岁就以为是长寿的。其实统统都是短命鬼。这可是真的,因为我们失去了应变能力。

若三千大千国土,满中怨贼,有一商主,将诸商人,赍持重宝,经过险路,其中一人作是唱言:诸善男子,勿得恐怖!汝等应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,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;汝等若称名者,于此怨贼当得解脱。众商人闻,俱发声言:南无观世音菩萨!称其名故即得解脱。无尽意,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威神之力,巍巍如是。

公案里记载,有一个比丘尼看到一队强盗来了,自己蹲到树边就是念观世音菩萨名号,结果那一伙强人看都没有看她就走了。还有一位商人带了一车货,前面有土匪拦路抢劫,要想车子掉头也来不及了。这时车上有一个人说:「来,我帮你赶车。」后来过了那个地方以后,商人问他你是什么人啊?他说叫「阿逝孕」,猛然想起「大悲咒」上是不是有「阿逝孕」啊?所以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,能得到护法神明的感应帮助。那在这个时候,能给对方造成一种心电干扰,怨贼当时生不起恶念来。

这是讲这个恶报之难,通于欲界,这些具体的外来的贼难、鬼难这是恶报。那么这恶怨之难呢?遍于三界。恶怨就是比喻我们种种的心魔烦恼,在《楞严经》把六根说为「内贼」,六尘说为「外贼」,六种意识心说为什么贼啊?「贼媒」。这三种贼一直在伤害我们的法身慧命,我们却不自知,迷于其中,这是最可怕的。明火执仗的强贼我们能感应到,那么烦恼贼呢?一直通到等觉菩萨、九法界。等觉菩萨都还有生相无明没有破,这也是烦恼贼。

这段经文这第八个难呢,叫作「贼难无畏」。

三千大千国土:比喻我们的第八识「阿赖耶识」。满中怨贼:就是第八识里储存了我们无始劫以来所造的种种业种子。商主:是比喻第六识。第六识能动性很大,它能攀缘过去、现在、未来,我们造业也是以这个意识心为主,成佛回光返照也要靠它。诸商人:为五种意识心,观照为眼耳鼻舌身这五根。我们的意识心可以指导这五根造业,指导五根修行。修行可看成在经商一样,进行一种产业,我们就能得到成就,这种成就是求解脱。重宝:为大中小三乘佛法无量法宝。明心见性以后,无量法门皆可成就。即使没有见道,我们修无量法门,总能得到多少不等的收获或成果。包括外道也能得到人天福报。经过险路:这是我们以佛知佛见来调整邪知邪见——修行人这种修证的过程,是不是跟走路一样啊?

其中一人作是唱言:这是表佛知佛见,是究竟了义真胜义法。「其中一人」解释为一念。《法华经》讲,「一念欢喜,蒙佛授记」。一念授记,我们彻底解脱。这里,诸善男子,勿得恐怖!汝等应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:「一心」就是表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。「称观世音菩萨名号」,就是我们前面对「观世音菩萨」的解释。

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:这个「菩萨」就是我们自己,就是「一心三藏」,就是「我独无所畏」。一个明心见性的人,他知道时时、事事、处处都是自己,根本就没有别人,这是不是最大的「无畏」啊?没有生死啊!你要命,给你,我马上换一个更殊胜的命。「民不畏死,奈何以死畏之」?为什么不怕?这是假的,这个东西不是「我」,尽虚空遍法界都是「我」。把这个我执放下,把我过去种种烦恼习气我放下了,我就得到了全体。我们可怜就可怜在执着于这个肉团身是我,执着于这个家庭是我的,这个父母儿女是我的。你不知道一切的万法如梦幻泡影,都是我们在梦中一个念变化而已!

所以「汝等若称名者」,「称名」从第一义解,就是道交感应。你明白了「观世音」,你就是观世音,其它的种种烦恼习气没有了。如果按照事相上的那种念佛三昧,你到了那种情况之下只管念观世音菩萨名号,这个心电感应能够改变你的处境,包括那些怨贼、虎狼等等。

众商人闻,俱发声言:这个「众商人」,前面讲是五根五识,这个「众商人」包括全身的皮肉筋骨细胞,统统集中一个念。一个肉团身上有无量的神识、无量的生命——眼耳鼻舌、心肝脾胃、皮肉筋骨、头发指甲里面无量的细胞,等等等等。每一个癌细胞就是一个冤亲债主,就是一个众生。为什么一个人自杀要下无间地狱啊?一个人自杀等于无量的他杀。为什么最后成佛的时候有无量的分身佛啊?他跟你都是一个本体。我们随便打一个妄想都是一个众生,不是好就是坏。所以要把这个心控制好。在《楞严经》第九卷就要传到这个法。

人为万物之灵啊!因为你一个人的解脱,你这个肉体无量的众生都解脱。这个法很重要啊!要好好想一想。这一个身就是一个佛土。那么将来在你成就的那片佛土上就产生了无量的分身佛,就是你这个肉团身;那么还有无量的菩萨大众跟在你后面修行,就是你生生世世以来的那些恩恩怨怨的、一切的外部众生,你带着他们来成就。那么,我们今天在释迦牟尼佛法中修行,因为释迦牟尼佛在过去世中跟我们有种种的缘分,他来帮助我们。

那我们成佛了以后,我们是不是也有生生世世的这些缘分?比如在这里:我与张居士也有缘分,与李和尚也有缘分,那如果张居士先成佛的话,那肯定是张居士来帮助我。可见,大家在一起共修是不是更好啊?互相成就。自己去闭关是一种方便法,也是把自己孤立起来了,得不到道场这种集体的加持。

无尽意,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威神之力,巍巍如是:这个「观世音菩萨」是谁啊?就是阿弥陀,就是「如来藏」。一念明白「如来藏」,这个「威力」就是「巍巍如是」,整个尽虚空遍法界统统在我们控制之中。明白了这个道理,鬼来鬼度,魔来魔度,始终居高临下。我就是教主,老实听我给你传法,不要在我面前耍什么花招!那些鬼啊、魔啊、阿修罗啊都会跪下来拜你、恭敬你。

【解三毒】

若有众生多于淫欲,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,便得离欲;若多瞋恚,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,便得离瞋;若多愚痴,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,便得离痴。无尽意,观世音菩萨有如是等大威神力,多所饶益,是故众生常应心念。

若有众生多于淫欲,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,便得离欲:第九种无畏,叫「贪毒无畏」。男女这种欲望也属于一种贪心,是一种欲火。明白了万法都是我,心地得清凉,欲望产生不了。为什么大乘佛法强调入世修行?小乘法修行掩耳盗铃,走路都不敢看,那种戒本身就在刺激自己的心,他是种逆反心理,反而解决不了这个问题,变成了一种情执,心沉甸甸的,不能开智慧。在法华会、楞严会上,是不是男女四众弟子都在啊?这是老佛爷传的法。可是有些道场不能理解,反而诽谤。其实他诽谤的同时,自己就是一种男女欲望,因为他心往那里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