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个和尚走路,遇上大水,其中一个和尚把一个妇女就背在肩膀上过河了,过河就放下了。走了十几里路,另外一个和尚还在讲:「我想不通你为什么要把女人背在肩膀上过河?」所以这个和尚说:「啊!我早就放下了,你还没有放下啊?」就这个道理。
常念观世音菩萨名号,常作「一心三藏」的观照,我们这个心情平静自在,就能破除种种的贪心欲望。大乘菩萨论心不论事;但是防止有些人以这种借口来破戒犯戒,这又当别论。对于种种的戒律戒规,一个团体不可以没有,以各种各样的人来找借口破戒、犯戒,毁坏道场。佛法是圆融的,它不是执着于哪一面。对于这种情况,除了用「一心三藏」来观照,平时有种种欲望的时候,还可以持诵一段时间的观世音菩萨名号,也能让心平静下来。
若多瞋恚,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,便得离瞋:这第十个叫「瞋毒无畏」。「瞋」就是嗔恨心。有些人好记怀于人,对于冤亲债主总是放不下。嗔恨心是一大忌讳,你多少年的功德会因为一念嗔恨心前功尽弃。在某种程度上,它比那个贪毒还厉害,它叫你前功尽弃!那么按照「如来藏」的观照,按照观世音菩萨的那种过六关,按照在《楞严经》讲的「旋妄归真」,归到一个自性,得到平等心、清净心。一切的烦恼自然而然化为乌有,就是一种调整心态。
若多愚痴,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,便得离痴:这是第十一种,叫「痴毒无畏」。这里的「愚痴」是针对佛门内部的所知障而言,不是指世间法里的那种愚痴。世间法里的那种愚痴已经成了障碍,他根本没有办法来念观世音,是属于三途八难那一类的。所知障也叫「智障」,自以为知道得很多。
无尽意,观世音菩萨有如是等大威神力,多所饶益,是故众生常应心念:再三强调「如来藏」这个法门,「观世音、阿弥陀佛、如是我闻」这个法门。明白了这个道理,这种「威神之力」不可思议。「是故众生常应心念」,这是佛换一个角度,对于下等根机的众生做劝导。「常」是时时事事处处;「应」就是使我们这个生灭心与十法界一切的万法,通过「一心三藏」来道交感应。怎么样道交感应呢?每一个念都是「一心三藏」。十法界任何一法,法法皆是「一心三藏」。我们这一个心上念念都是十法界,这叫「常应心念」。注意这四个字,至关重要,也就相当于《阿弥陀经》的「发愿往生」,也就相当于《阿弥陀经》的「临命终时」。「临命终时」,我们这个现出来的有形有相的肉团生命、虚妄的生命,就与我们的法身慧命,终于圆满为一体。那在这里就「常应心念」,时时事事处处我们这个肉团身,这个妄命,与我们的法身慧命道交感应、念念在道,这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这个法。
越读是不是越觉得〈普门品〉就是《阿弥陀经》?它从另外一种不同的角度开示。就跟师父一会儿讲「国富民强」,一会儿讲「如是我闻」,一会儿讲《过五关度六将证菩提》。听来听去,都是讲「如来藏」,就是讲那个东西。三藏十二部经都是在讲这个东西。《法华经》从头到尾都在讲这个东西,没有其它的法,就是在讲「一心三藏」,在讲「阿弥陀佛」。
【应二求】
若有女人,设欲求男,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,便生福德智慧之男;设欲求女,便生端正有相之女,宿植德本,众人爱敬。无尽意,观世音菩萨有如是力。若有众生,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,福不唐捐。是故众生,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。
这里是十二「求男无畏」,十三「求女无畏」。这两个一起解释。在慈航净苑到现在大概有五六个人,经过师父安排,求观世音菩萨都求到。第一个求来的是江西人,生了个男孩儿,然后拿一万块钱来给寺院还愿。其中曾文芳老师她那个小妹夫原来还不信佛法,后来烧了这么粗的香还来拜,并拿了三千块钱来给我,他说许了愿。我说你怎么也信佛了?因为生了个儿子,她说还有的人家一求就怀孕了。这可是真的。这属于特殊情况,与护法神灵道交感应,要给人家一个机会就此能正信佛法。佛法也好玩呢,它既通方便,也通第一义。
所以这两种功德分别为男女之义。我们一念不动而观照到全体都是「我」,这是不是带有顶天立地这种男子汉的味道啊?我们转识成智,包容万法、圆通万法,是不是带有女众的治家这种味道?而且带有帮助别人之义,帮助别人是不是带有生养、生育之义?带有照顾之义,带有慈母的这种气氛,这叫女义。
所以我们在观照「如来藏」修转六根六尘、旋妄归真的这个过程中,成就了我们承担如来家业、顶天立地的大男子汉气派,也成就了我们包容、慈悲、关怀一切万法的慈母气氛。这是男女之义。
观世音菩萨有如是力。若有众生,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,福不唐捐:跟前面一样的口吻,翻来覆去强调观世音菩萨有「如是力」,是不是反复强调《法华经》不可思议啊?再换一个口吻,让下等根机的众生容易接受。「如是力」是不是讲「如是我闻」?是不是讲「阿弥陀」?处处指归啊!现在明白了「观世音」这个法理,你就是「观世音」!「若有众生,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」,「恭敬礼拜」就是时时观照「观世音」的本来面目。「福不唐捐」,指对如来、诸菩萨的善念信力不会是无意义的,都会得到福果相应。
是故众生,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:所以每一部经前面第一句话,就是「观世音我闻」,是不是啊?「如是我闻」是不是「观世音我闻」呐?「如是我闻」就是讲「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」。
无尽意,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,复尽形供养饮食、衣服、卧具、医药,于汝意云何?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?无尽意言:甚多!世尊。
佛言:若复有人,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,乃至一时礼拜供养,是二人福,正等无异,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。无尽意,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,得如是无量无边福德之利。
六十二亿恒河沙:「六十二」包括我们全部的智慧德能,它包括无量。前面是不是有六十二种邪见啊?有六十二种邪见,对应六十二种佛知佛见啊。「六十二」后面加一个「亿恒河沙」。「恒河沙」是无量数、不可思议数,也就是说你受持「六十二亿恒河沙」数的菩萨,受持无量的尽虚空遍法界所有的佛菩萨的名字;而且,尽形供养,生生世世尽你的寿命在供养——你的寿命是无量,你所供养的是无量,这个功德是不是大呀?那么这个功德与你受持观世音菩萨的名号,一个人对无量,一时一事也是对无量,这个功德正等无异;与前面的「一念信解」功德,比那个修持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,修八十万亿那由他劫的功德大无量无量倍,这是不是一脉相承啊?因为「八十万亿那由他劫」是有量的,而修五种功德也是有量的,所以「一念信解」功德是它的无量倍。那么在这里,「六十二亿」这个无量的功德,「尽形寿」是无量的时间,两个无量对无量。
那么反过来讲,受持「六十二亿恒河沙」中任何一个菩萨的名号,也等于受持「六十二亿恒河沙」数的观世音菩萨名号的功德,对不对啊?这就真正懂得了,这叫「持名无畏」,没有哪一个不是哪一个。「一即无量,无量即一」。不管受持哪一个都是受持无量。
无尽意,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,得如是无量无边福德之利:这里跟称赞「阿弥陀佛」万德洪名有没有任何区别啊?没有。所以称「阿弥陀佛」也好,称「观世音」也好,先明白「如是我闻」,就明白了名号的功德。然后一句佛号就能成就,对不对?完全对。不是你一天到晚稀里糊涂就是念一句佛号,这两种情况不一样。
藕益大师对「得如是无量无边福德之力」这段经文的解释非常妙,他讲了,这就是「阿弥陀佛」万德洪名。一名一字,法尔具足三千性相、十法界万法。当知「观世音」即「阿弥陀」,〈普门品〉即《阿弥陀经》。
【次番问答:游化方便】
无尽意菩萨白佛言:世尊,观世音菩萨,云何游此娑婆世界?云何而为众生说法?方便之力,其事云何?
前面无尽意向佛请法:「观世音菩萨与娑婆世界众生结的这个缘是怎么回事?」这里进一步请法,「观世音菩萨怎样以他的神通道力、法力来帮助教化众生?」在前面的十四无畏与其讲利他,还不如讲自利,是观世音菩萨通过观照,修「如来藏」之法成就自己。这里是讲观世音菩萨行利他功德。相对而言,利他功德是不是还是自利啊?那么前面的自利是不是还是利他?自他不二。他是不妨分别,我们总要分别,有个侧重而已。
【三十二应身】
佛告无尽意菩萨:善男子,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,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;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,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;应以声闻身得度者,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;应以梵王身得度者,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;应以帝释身得度者,即现帝释身而为说法;应以自在天身得度者,即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;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,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;应以天大将军身得度者,即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;应以毗沙门身得度者,即现毗沙门身而为说法。
第一个问题,观世音菩萨怎么能示现佛身呢?这是不是打妄语啊?不是。观世音菩萨本身就是古佛再来;即使初住位的菩萨都能现佛相,现无量的色身三昧;而且,心正,即行邪法也是正法。佛身有多种,藏教菩萨的佛身、通教佛身、别教的佛身、圆教的佛身。《金刚经》的佛相当于圆顿住位菩萨,别教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那种佛相当于圆教二行位的菩萨;那么《法华经》圆顿的佛位,从初住位到妙觉位有四十二个等级,这四十二个等级明心见性的菩萨都叫「诸佛」,叫「分真即佛」。听经闻法当下成佛,是指「分真即佛」,是明心见性的菩萨。即现佛身而为说法:对藏教就说藏教,对通教说通教,对别教说别教,对圆教说圆教,根据对方的根机和等级。
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,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:辟支佛,是指缘觉修行人通过十二因缘而证果。
应以声闻身得度者,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:声闻身,是修证阿罗汉果位,修苦集灭道四圣谛。
应以梵王身得度者,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:「梵王」是指有色界天,修四禅八定的功夫。在印度教里,把梵王作为佛祖,作为印度人的上帝,然后修一种梵行,叫「离欲行」。「离欲行」就是不过男女生活。他们认为不过男女生活就能成佛,据说从五六岁的小孩子就要受戒,不准乱搞男女关系。大概十来岁就出家修行,不管是男女。腰上围一个薄薄的铁片,将薄铁片做成围裙,然后往那里一罩。这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,这个铁片一围就是不允许动我,否则会有国家制裁;然后三十岁到四十岁之间,出于人伦道德,回去生儿育女,后再出家。所以他这个心是清净的,叫「离欲行」。那么这种法最多能升天,不能成佛,这也是外道法。修大乘法对男女生活也特别强调,淫心不除,尘不可出。
应以帝释身得度者,即现帝释身而为说法:「帝释」,是玉皇大帝,第二层天的天主。通过修行「十善」,就是《十善业道经》讲的身不犯杀盗淫,口不犯绮言、妄语、恶口、两舌,意不犯贪嗔痴。想当天王呢,要修上品。
应以自在天身得度者,即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:「自在天身」,指第六层波旬魔王的天界。虽然是魔,他们前世也是行善断恶,拼命修人天福报,加上品十善和禅定功夫。这种禅定功夫叫「未到地定」,他没有达到初禅天的功夫;若达到了,他又进入第七层天往上初禅、二禅、三禅、四禅。
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,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:「大自在天」,是有色界最高天,属于四禅天的境界。这个「大自在天」叫作「摩醯首罗天」,三头六臂,手里拿着一个白拂,骑着大白牛,悠悠哉哉。他可以在十方世界自在地参学、游玩。所以对于这一类的众生,观世音菩萨要给他们讲四禅八定啊,四无量心啊,更加拓宽他们的心量。
应以天大将军身得度者,即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:「天大将军」,一般说为第二层天的一些军事领导人,专门统领鬼神大众,他们的责任主要是保护国土,韦驮菩萨就是「天大将军」之一,护持佛法。其他一些大将军是保卫国土安全等等,直接受玉皇大帝的领导,防止阿修罗、妖魔鬼怪等破坏国土。对于这样的修行人,除了讲五戒十善,还要告诉他们一些秘密神咒,也通过神咒可以召唤鬼神之类。
应以毗沙门身得度者,即现毗沙门身而为说法:「毗沙门」,在四大天王里是北方天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