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
应以小王身得度者,即现小王身而为说法;应以长者身得度者,即现长者身而为说法;应以居士身得度者,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;应以宰官身得度者,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;应以婆罗门身得度者,即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;应以比丘、比丘尼、优婆塞、优婆夷身得度者,即现比丘、比丘尼、优婆塞、优婆夷身而为说法;应以长者、居士、宰官、婆罗门妇女身得度者,即现妇女身而为说法;应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,即现童男童女身而为说法;应以天、龙、夜叉、乾闼婆、阿修罗、迦楼罗、紧那罗、摩睺罗伽、人、非人等身得度者,即皆现之而为说法;应以执金刚神得度者,即现执金刚神而为说法。
应以小王身得度者,即现小王身而为说法:这个「小王」包括须弥山山脚四大部洲,从金轮王、银轮王、铜轮王到铁轮王,以及各个国家的皇帝、国王、总统,都叫小王。这些王呢,相当于人王之类。对这些人说法,无非也是些安邦定国、施行仁政什么的。为什么?因为有的国王还不信佛呢。不信佛那就给你讲怎样爱护民众,要公正廉明。
应以长者身得度者,即现长者身而为说法:这个「长者」一般地是在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家族、一个村这一片范围之内,那些德高望重、有一定地位权威、有一定学问、比较正直公平、能得到大家共同信赖的人,称为「长者」。出现家庭矛盾、社会矛盾,不需要通过官府,长者几句话就摆平。对于这些人,一般讲讲怎样地好善乐施啊、爱护文明啊、仁慈公平呐,传这些法。
大家注意,往往今生今世的长者过去生生世世都是长者。在中阴身期间,你检查一下你自己,你生生世世做的行业都是差不多的,都是习气而来。懂得这个道理是不是很重要啊?我们要学会当老师,特别是当这个菩萨的老师,我们生生世世就是菩萨的老师。
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了。我上次讲的太原那个杨秉书记,他岳父四岁就给人家当裁缝师傅,他自己大剪刀拿不动,还可以指挥人家裁衣服。讲这个法你们明白吗?你今生今世发愿讲经说法,把经听懂了,今世今生开始登台,意味着你生生世世都是弘扬佛法。我们要发这个大心啊!现在大家开始准备啊!凡是准备登台的人提前告诉我,我都安排,给大家一个平台来亮亮相。
应以居士身得度者,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:这里的「居士」不是在家佛弟子;是指那些在社会上有一定地位、财产、学识,但是不愿意经商也不愿意做官,只愿意清闲的人,修身养性啊!茶杯一捧,谈古论今。对这些人传一些清心寡欲、洁身自好之法。这些人很好面子,以自己与世无争来自我标榜。现在也有这样的人,把这个名利看得很淡,他只要求得心理的平衡、清净自在。
应以宰官身得度者,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:「宰官」泛指官吏。就是对想当官的人,就现官身为他说法——仁政爱民啊、做事公道啊……等等。
应以婆罗门身得度者,即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:「婆罗门」是古印度最胜种姓。他们垄断了古印度一切知识,包括医学啊、种种宗教方面的、传统文化方面的学问。婆罗门由于职责和地位的特殊可享有许多特权。比如不得被处以死刑,占有大量地产等等。除了祭司外,他们也担任宫廷文士、科学家(星象家,数学家等),教师和公务员等职。印度宗教上的权力完全掌握在此一阶层之中。印度以婆罗门阶级最具势力,故该国又有婆罗门国之别称。其民众所奉之宗教,称之为婆罗门教。
应以比丘、比丘尼,优婆塞、优婆夷身得度者,即现比丘、比丘尼、优婆塞、优婆夷身而为说法:「优婆塞、优婆夷」就是男居士、女居士,是修行人。那么对于这些人主要讲三皈五戒、三学——三学就是戒定慧三学,比丘戒、比丘尼戒、菩萨戒等等。
应以长者、居士、宰官、婆罗门妇女身得度者,即现妇女身而为说法:这种「妇女」就是特指长者的夫人、居士的夫人、当官的夫人、婆罗门的夫人。过去女人的天职就是「相夫教子」。丈夫在外面要成就事业,他也离不开妻子的帮助。但「相夫」,你不能去束缚他,你只能成就他;「教子」,特别是母亲,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。为什么现在小孩子们很难教啊?一方面父母搞名闻利养,斗争很厉害,直接污染了孩子;同时,父母对教育孩子缺乏耐心,把他推给学校的老师。这在全世界是个普遍性的问题。
应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,即现童男童女身而为说法:「童男童女」是没有受过男女生活染污之人。这种人容易成就,他妄想少。那么对于这一类人说法,一般地就是讲怎样洁身自好,保养自己的真气、元气,保护自己的清净心。
应以天、龙、夜叉、乾闼婆、阿修罗、迦楼罗、紧那罗、摩睺罗伽、人、非人等身得度者,即皆现之而为说法:这是天龙八部,主要是给他们讲四禅八定、修上品十善。
应以执金刚神得度者,即现执金刚神而为说法:「金刚神」都是护法神,这一类神是以恶相示现。凡是对那些刚强的众生,金刚神可以通过恶法来惩罚——恶相惩罚就是可以打、可以杀。在后面〈陀罗尼品第二十六〉就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。
无尽意,是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,以种种形,游诸国土,度脱众生。
【劝供养】
是故汝等,应当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,是观世音菩萨摩诃萨,于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,是故此娑婆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。
如是功德:就是「方便」,「方」就是「如」,「便」就是「是」。菩萨教化众生,无分别不妨分别。对个别的劣性众生讲大法,他接受不了,就通过世间善法慢慢引导。而妙音菩萨不管在什么时候对什么人,都是讲《妙法莲华经》。游诸国土:不光是娑婆世界,十方佛土都有观世音菩萨和妙音菩萨教化众生。
是故汝等应当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:想一想,观世音菩萨需要不需要我们供养啊?不需要。「应当」,「应」是道交感应,「当」是正当名分。明白了什么是「观世音」,你就是「应当供养观世音菩萨」,就是供养十方三世一切万法。再观照前面的观世音菩萨「成就如是功德」,我们明白了「观世音菩萨」,明白了「如来藏」道理,明白了「阿弥陀佛」,是不是就成就了「如是功德」?「如」也是你,「是」也是你,一切万法都是你。你以此心观照世界,即是以此心加持世界,即是以此心成就自己,这就是「应当供养」。
是观世音菩萨摩诃萨,于怖畏急难之中,能施无畏,是故此娑婆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:明白了「阿弥陀佛」,我们就是「阿弥陀佛」;明白了「观世音」,我们就是「观世音」;明白了十方三世一切万法皆是「我」,那就是我,明白了是我,就是我。这就是《法华经》讲「我独无所畏」。凡是明白了一心三藏道理的人,都是「施无畏」。明白了万法都是你,你就是布施了一切万法;明白这个道理,你没有任何的恐惧心。
无尽意菩萨白佛言:世尊,我今当供养观世音菩萨。即解颈众宝珠璎珞,价直百千两金而以与之,作是言:仁者,受此法施珍宝璎珞。时观世音菩萨不肯受之。无尽意复白观世音菩萨言:仁者,愍我等故,受此璎珞。
无尽意菩萨节外生枝,来「供养观世音」。要知道佛菩萨的良苦用心,你看怎么样供养。即解:就是前面讲的「应当供养」,「解」就是心开意解。明白了观世音菩萨的法理,他当下即是观世音菩萨,叫「即解」;心开意解的人左右逢源,头头是道。「解」什么?颈在这里,这是不是咽喉之地啊?这个地方卡住了,我们就完蛋了。所以这里是表中道了义。如果没有中道,我们对一切问题的看法都是邪知邪见。所以「颈」至关紧要。不解决这个问题,一切修行都不能成就。明白了「一心三藏」的道理,无量的万法是不是都是一个念呐?都是无上之宝。众宝珠璎珞,是比喻我们无量的智慧德能。价直百千两金,「百千」是表无量。
所以这段表法,无尽意菩萨明白了「观世音」名号真实义,当下知道自己就是观世音,当下知道自己就是无量的珍宝,无量的万法都是自己。
而以与之:「与之」这是请观世音菩萨印证。用我这个心来供养你,看我们这个心是不是一样的?作是言:仁者,受此法施珍宝璎珞。财产供养叫「财施」,他故意讲这个「法施」,话中有话。在佛法里有「三轮体空」的布施。三轮体空,张三供养李四,张三的心没有认为「我是张三,我是能供养者;你是李四,你是受供养者;我供养你一个西瓜,这是西瓜」,张三没有这三个念,他是一种自性的流露,就是通过这种布施供养来成就我们这种清净心。「珍宝璎珞」,是表这种法的殊胜,这是三轮体空的布施。仁者的「仁」,前面解释了,单人旁加一个「二」字,「二人」。他讲这个「仁者」也是求观世音菩萨印证,把你一个人看成这种仁,在前面是弥勒菩萨称文殊菩萨也是称「仁者」,「仁」表明心见性。两个人是不是一个真人一个假人呐?真人就是「如」,假人就是「是」。这就是「如是我闻」,你「闻」了没有。
时观世音菩萨不肯受之:虽然无尽意菩萨讲的是法施,是三轮体空的布施;那么观世音菩萨不肯受,又在表法,这叫不受三昧,一切不受。为什么不受啊?菩萨是受而不受,不受而受。怎么「受而不受」呢?他受过来也是为别人受,他不受也是受,别人受了是不是他自己受啊?自他不二,都是在表法。
无尽意复白观世音菩萨言:仁者,愍我等故,受此璎珞:无尽意菩萨求观音菩萨哀悯他,为什么?我是代表一切的众生来供养你,想得到圣者的加持。所以我们在救灾、在供养三宝、在放生的时候,不能有贡高我慢心。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个布施供养的机会,我们应该感恩,你是在种福田。
尔时,佛告观世音菩萨:当愍此无尽意菩萨,及四众、天龙、夜叉、乾闼婆、阿修罗、迦楼罗、紧那罗、摩睺罗伽、人非人等故,受是璎珞。即时观世音菩萨愍诸四众,及于天龙人非人等,受其璎珞,分作二分,一分奉释迦牟尼佛,一分奉多宝佛塔。无尽意,观世音菩萨,有如是自在神力,游于娑婆世界。
佛在这里劝观世音菩萨:你怎么可以不受啊?所以出家人没有权利拒绝众生的供养;但是不可以找种种的借口去化缘,乃至诈骗众生的钱财。
即时,观世音菩萨愍诸四众,及于天龙人非人等,受其璎珞,分作二分,一分奉释迦牟尼佛,一分奉多宝佛塔:观世音菩萨「借花献佛」。佛菩萨已经破除了我执,受与不受并没有什么区别。受在这里也是为了给大家用,不受放在他那里,他也还是我。
我出家以后上的当可多了。几百、几千、几万都给人家骗,但是我从来不后悔,谁都骗不了三宝的钱。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沾光,没有一个人吃亏,何况三宝还吃得了亏?该我的谁都拿不走,不是我的我也搞不到。福报是自己修来的。你如果被人家骗了,是因为你前世骗了人家的,还债了。你前世没有骗人家,他今生骗你的,来世还是你的。所以我们大可不必为这些事情去生烦恼。
无尽意,观世音菩萨,有如是自在神力,游于娑婆世界:「如是自在神力」,注意啊。在见道位、证道位都明白了「如来藏」,你即有如是自在神力。在见道位的人仍然受六根之束缚,不能发挥。
尔时,无尽意菩萨以偈问曰:
世尊妙相具,我今重问彼。
佛子何因缘,名为观世音。
具足妙相尊,偈答无尽意:
汝听观音行,善应诸方所。
弘誓深如海,历劫不思议,
侍多千亿佛,发大清净愿。
我为汝略说,闻名及见身,
心念不空过,能灭诸有苦。
世尊妙相具,这是对佛的赞叹。佛啊!你具足了三十二相、八十种随形好,具足了无量的智慧德相。重问,由于前面长行无尽意已向佛请法,这里以偈颂的方式再问一下。「彼」呢,还是涉及到观世音。
具足妙相尊,偈答无尽意:所以佛也以偈颂的形式来回答无尽意菩萨的请法。
汝听观音行:你应该明白观音菩萨的行持法门。善应诸方所:以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身遍入十方国土,来比喻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不动道场遍十方界,三十二应是表无量的色身三昧。「诸方所」是十方世界,这就是这个普门神力。弘誓深如海:「弘」是大、广之义,这是从横向空间上来看;「深」是从纵向,从时间上来看,也就是弘誓深誓像大海。观世音之「弘誓」是遍十方三世一切万法。这是表我们真心本来面目。明白了真心本来面目这个本体,弘誓大愿发也发,不发也发。有道无道,自己知道。如果你还没有发起这个心来,你就检点一下自己明白了没有?历劫不思议:观世音菩萨发了大愿以后生生世世无量劫去践行。侍多千亿佛,发大清净愿:无分别不妨有分别,观世音菩萨在因地修行,在千万亿佛法中成就自己,成就了「大清净愿」。这个「清净愿」无非是视十方三世一切万法皆是「我」。怎样才能在十方三世一切万法中成就自己?以成就别人来成就自己,自他不二。
我为汝略说,闻名及见身,心念不空过,能灭诸有苦:这四句偈是总讲。总讲必然要略讲啊。「闻名」是表见道,你懂不懂「观世音」?「见身」是表证道,在历事练心的过程中体会到法味,你就见到了身,尝到了法味。心念不空过:见道,证道,得到了智慧妙用。时时事事处处都会用心观照,身口意三业随智慧行,这是「不空过」。能灭诸有苦:「诸有苦」通小通大——下至三界六道二十五有,上至等觉菩萨生相无明,都要通过见闻修证「一心三藏」来解决这些问题。
【颂别答:1颂七难,2颂三毒二求】
假使兴害意,推落大火坑,
念彼观音力,火坑变成池。
或漂流巨海,龙鱼诸鬼难,
念彼观音力,波浪不能没。
或在须弥峯,为人所推堕,
念彼观音力,如日虚空住。
或被恶人逐,堕落金刚山,
念彼观音力,不能损一毛。
或值怨贼绕,各执刀加害,
念彼观音力,咸即起慈心。
或遭王难苦,临刑欲寿终,
念彼观音力,刀寻段段坏。
或囚禁枷锁,手足被杻械,
念彼观音力,释然得解脱。
咒诅诸毒药,所欲害身者,
念彼观音力,还着于本人。